小雪一过,冬意渐浓。往年这个时候,包头市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三岔口嘎查的辛文元早就守在家里的暖炉旁“猫冬”了,可是今年的冬天他却没有闲下来,眼下正急急火火地张罗着全嘎查的农家烩菜节呢。“如今有了‘土地保姆’,把土地托管给嘎查合作社,村民都尝到了甜头。接下来我们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劲头也更大了!”辛文元喜笑颜开。
辛文元家有20亩地,今年他将10多亩地试着托管给了嘎查里的合作社,春播、耕作、销售,一切都由合作社负责,合作社还约定了一亩地6000斤的保底产量。辛文元算了一笔账:除去托管费用,每亩地净收入1600多元,自己啥心也不用操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加上夫妻俩在合作社打工所得,他这个三口之家收入超过4万元。
“一年前,这个收入三岔口嘎查的村民可是不敢想。”包头市委统战部港澳海外联络处处长、三岔口嘎查驻村“第一书记”王小敏介绍,地处大青山深处的三岔口嘎查是包头市的市级贫困村,嘎查7100多亩耕地,水浇地不足三分之一,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量低下,单户经营的经营模式也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严重制约着嘎查的发展,村民增收致富十分困难。
“按照强党建促脱贫的思路,我们确定了‘支部+合作社+托管农户+公司’的土地全程托管模式,以发展红土豆种植为产业突破口,今年嘎查成立了蒙薯帮农专业合作社,争取了贴息贷款、滴灌种植、储窖、电商平台等项目,引进专业团队和技术、品种,与村民签订了保产协议,解决了土豆的规模化生产、灌溉、秋储、销售等难题。”王小敏说。
农村发展,一靠土地,二靠产业。靠土地,就要提升土地的产值,必须拥有现代技术装备的生产模式和用现代经营生产理念武装头脑的现代职业农民。王小敏与村三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多次到周边旗县区和盟市学习考察,最终在薯机械化种植方面找到突破口,推行土地全程托管模式,发展马铃薯产业。
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在“农户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的原则下,村民每亩土地交1380元托管费,由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保姆式”全程服务。考虑到每亩地1380元的托管费对不少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合作社还与包头农商银行石拐中心协调低息贷款,解决了村民的资金问题。今年这一模式在嘎查首度试水,233户359位村民将1500亩土地托付给了合作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村民们对嘎查接下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我们考虑再争取资金,给合作社购置两台拖拉机和一台一体收获机。”嘎查党支部书记郝广利说,村民自己种土豆,最好的年景一亩地产量也超不过5000斤,遇到不好的年景还会赔钱。据专家实地测算,今年合作社土豆亩产达到8000斤以上,每亩地增收2000元。郝广利和王小敏商量着筹集资金,明年给合作社置办几个大件,这样明年秋天收土豆的时候能省去20万元的人工费支出。
“三岔口嘎查的村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三四口猪,还有一些羊。去年嘎查举办了首届农家烩菜节,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的肉、面、蛋、杂粮等成了畅销品。今年我们打算把烩菜节继续办下去,把它打造成嘎查的一个品牌活动。”王小敏说,去年嘎查试水旅游业收到不错的效果,接下来计划在三岔口嘎查建一个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丰富嘎查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让旅游业成为嘎查富民的一个重要产业。
辛文元对此特别期待。他说,去年嘎查举办烩菜节活动,一头猪卖到六七千元。他盘算着,自己家今年养了4头猪、20多只羊,冬天杀掉3头猪,至少还能增加两万多元的收入。贾怡媛 吕学先 李文明 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