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北京首条自动驾驶测试路落地亦庄的消息,让公众将目光再次聚焦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除北京外,包括深圳、上海等多座城市纷纷在车辆自动驾驶领域“试水”,地方及国家层面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研究和规划未来智能汽车相关领域的发展。
多地“试水”自动驾驶
北京将建自动驾驶测试路
1月3日,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首条自动驾驶测试路将落地亦庄。
据悉,除了部分试点道路,未来,北京将对道路设施进行改造,推广无人驾驶技术,让“车路协同”。此外,北京还将对道路的信号、标志、标线等进行改造,让无人驾驶车辆可以识别。
其实,在车辆自动驾驶领域“试水”的城市并非只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地近年来也有所行动。
例如,中国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早在2016年6月就在上海嘉定正式开园。该示范区可为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和V2X网联汽车提供众多场景的测试验证。上海由此成为中国首个智能网联和无人驾驶试点城市。
2017年12月2日起,搭载“智能驾驶公交系统”的深圳巴士集团公交车开始进行试验运行。测试线路单程全程1.2公里,车速10至30公里/小时,途中设有海梁、深巴、福田3个站。
此外,2017年12月,重庆市经信委也透露,重庆将分三期建设首个全阶段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据介绍,该示范区三期工程拟于2019年在两江新区、渝北区等区域,建成融合5G通信,覆盖城市、山区、高速、隧道和桥梁等道路场景的开放道路测试试验区。
地方出台规范:北京发布首个自动驾驶路试细则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进入人们视野,其是否违规违法也引发人们讨论。
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没有把无人驾驶和机器人驾驶的问题纳入,按照目前道交法规定,机动车必须由合格的驾驶员按规定进行驾驶。此外,在道路交通的设备、指挥以及引导方面,自动驾驶领域还处于空白。
有法律人士此前曾分析,因为法规盲区,无人驾驶可视为一种危险驾驶行为,一旦自动驾驶失控导致严重后果,车内乘员或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不过,在地方层面上,已经有一些指导性规范出台。
去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个文件,这也是全国首个关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指导规范。
上述《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规定,在中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因进行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可申请临时上路行驶。申请道路测试须具备自动、人工两种驾驶模式,可在两种模式间随时切换。
在路测阶段,不管车辆是否能完全自动驾驶,必须配置驾驶员应急。具体为,每辆车都要配备有一定驾龄经验、熟悉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驾驶员,正常情况下,测试驾驶员监控车辆的运行,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由测试驾驶员接管测试车辆进行驾驶操作,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此外,测试的车辆还必须安装监管装置,可以随时监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有评论分析称,北京市通过这份指导意见,明确表达出了一种支持新技术,理解新技术的态度,切实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验提供了平台和政策支持。
多部门释信号
研究探索自动驾驶相关领域
记者注意到,除了地方层面,近半年来,国家层面对外公布的一系列文件中,也释放出探索规划自动驾驶的信号。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加强车载感知、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集成和配套,开发交通智能感知系统,形成中国自主的自动驾驶平台技术体系和产品总成能力,探索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模式。
9月,国家发改委透露,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起草工作。1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也提出,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在平台建设方面,工信部2017年12月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设定了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等目标。
前不久,在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自动驾驶也成为高频词。会议提出,把握自动驾驶等新需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建设和形成装备与设施协同的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
此外,会议还强调,提前研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就业替代效应,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培育合格的交通强国建设者。
可以预想,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真正走进你我生活,或已不再遥远。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