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回暖、冰河消融,素有“河套源头、百湖之乡”美誉的磴口县迎来数万只迁徙候鸟,它们中间既有尊贵的白天鹅,也有灰雁、野鸭等“常客”。这些鸟儿成群结队在湿地湖面上嬉戏觅食,成为北疆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采风。
磴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永生说:“每年从3月份黄河开河开始,磴口县境内的沿黄湿地和湖泊海子就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它们有的补充营养后继续向北迁徙,有的则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磴口县天生丽质,境内既有奔腾的黄河、浩瀚的沙漠、巍峨的阴山、美丽的田园、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等形态各异的大自然景观,还有雄浑壮丽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和历史悠久的古长城、汉古墓、阿贵庙、鸡鹿塞等众多人文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具有发展现代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磴口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历史遗存、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为载体,全面实施“旅游+”行动,大力推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态旅游画卷铺展开来。
“旅游+生态”方面,依托丰富的水、沙资源,实施了南湖北海、穿沙越野、黄河观光塔等一批涉水、涉沙旅游项目;“旅游+文化”方面,依托丰富的河套历史文化资源,修缮建成了冯玉祥军粮仓、兵团文化博物馆等红色景区;“旅游+乡村”方面,整合项目资金,先后建成了牧民新村、海子沿渔村等,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农业+工业”方面,依托绿色有机、丰富的光热资源,精心打造万亩光伏园区、圣牧有机牧场等,培育了华莱士、有机奶、肉苁蓉等一批农畜产品知名品牌,旅游业作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在美丽的磴口,散落着各具风情的田园乡村。金马湖畔的海子沿渔村是投资2000万元打造的一家集垂钓、娱乐、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首批吸收周边15户农牧民参与餐饮、住宿、物流等旅游服务业。
隆盛合镇农民王静瞅准机会在这里开起了农家乐餐厅,端上旅游饭碗后高兴地说:“现在一年下来能挣将近20万元,比我以前种地强多了,明年我还打算在市区买套楼房呢。”
目前,磴口县已形成沿河、沿沙、沿山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纳林湖、三盛公国家水利枢纽风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黄河风情线路获评“一带一路最美驿站最佳路线”,纳林湖被认定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金马湖被认定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纳林湖、奈伦湖成功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全县湿地恢复和保护面积达到58.7万亩。历史古迹、自然风光、产业园区三类精品旅游景区产业链条衔接更加精密,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旅游产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5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41.1%。
这两天,总投资9亿元的三盛公黄河风情特色小镇工程陆续复工,这是磴口县“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项目总占地约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00亩,绿化面积2000亩。规划建设核心区、飞行体验区、汽车营地、南湖湿地公园、澄清湖湿地、绿化景观区等。
据磴口县规划局副局长王浩介绍,目前周边配套绿化工程、水系驳岸工程、东西飞机跑道工程、机库、停机坪、排污管网已完工,房建工程、景观工程、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今年8月份有望初步具备接待功能。
此外,该县今年将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和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设黄河风情特色小镇和大漠穿沙集装箱宾馆、露天游泳池等项目,新增北海湿地休闲体验项目,积极创建光伏科技示范园与沙漠水稻一体化和圣牧高科2个国家3A级景区,加快开发沙雕、沙画、阴山岩刻雕刻等特色旅游商品。据《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