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末端投递是快递业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网购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感受最直观的环节。经过几年发展,我国快递末端服务从上门投递逐步发展到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无人配送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多元末端服务体系,快递末端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未来,要进一步在网点部署、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功夫,让快递业末端服务精益求精——
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快递业发展稳中向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20.8亿件,同比增长27.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45亿元,同比增长25.8%。同时,企业服务能力大大提升,特别是末端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快递服务质量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0.5%,全国已运营快递末端公共平台服务站达到4.2万个、智能快件箱达到24万组,分别较去年末增长35%和16%。不过,随着用户日益增多的个性化需求,对末端投递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快递下乡服务“农货出山”
下半年是百香果上市旺季,也是广西中通玉林北流市网点负责人谢显煌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去年,广西百香果火了,全年寄递量突破2000万件,数万果农因此受益。但就在4年前,由于物流成本过高和包装不成熟,北流的百香果很难真正送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末端寄递服务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网点生存问题,上述困难在揽派量不充足的三四线城市非常普遍,尤其是派送距离远、人口分散、产品零星、山路崎岖的山区农村。在贵州,末端寄递服务资源打通是从“快递下乡”开始的。
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服务“农货出山”,建成了1个省级快递物流园区和3个市州快递园区,以及多个县级快递园区,全省“快递下乡”覆盖率超过90%。
贵州省邮政管理局局长陈向东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以来,贵州省邮政管理局指导市州邮政管理部门以服务农村农业为导向,放宽对服务“三农”快递网点的备案工作,支持快递新业态、新方式发展,不仅激活了贵州各县快递企业的内生动力,还掀起了一场贫困地区快递企业末端寄递抱团发展的浪潮。如今,黔西南、安顺、贵阳、遵义等地纷纷组成了农村快递联运联投公司,仅上半年就支持黔货出山销售额超过67亿元。
靠创新打通“最后一公里”
快递末端投递是快递服务链条的最后一环,也是网购消费者体验最直接、感受最直观的环节。2017年以来,快递企业对末端服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投入资源也不断增加。可以说,目前在快递业末端服务领域的创新已经无所不在,智慧化应用场景在末端服务方面应用最广泛,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在今年“京交会”上,近邻宝推出的移动快件箱备受关注。移动快件箱的箱体长1.68米,高1.34米,宽1.54米,整体安装在电动三轮车上,可随时移动到指定位置。这款快件箱共有64个格口,配有键盘输入取件码,快递网点可根据实际需求临时增加代收设备,从而满足派件需求,方便用户自提。
实际上,大中型城市的末端网点数量非常庞大,给城市和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运营压力。在现实条件下,物流全链路无人化应运而生,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舱等物流装备也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不断升级。
“京东物流正在构建一套‘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物流网络体系。”京东物流集团CEO王振辉介绍,今年2月份京东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智能物流终端——无人智慧配送站在西安亮相。无人智慧配送站是管理、连接无人机和无人车的手段与桥梁,是实现全程无人配送的中转站。目前,京东无人机末端配送已经在江苏、陕西、青海、海南、广东和福建6省常态运营,飞行总里程达12万公里。
末端无人机、无人车是解决末端配送无人化的重要一环。“未来很长时间内,末端投递都会是人车混送的方式。”美团无人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在日前召开的美团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外卖配送来说,无人配送车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它可以持续工作,比如承担更多夜间配送工作;骑手更为灵活,可以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场景,骑手与无人配送车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效率与优化用户体验。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冯力虎认为,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服务模式,不同的服务模式催生不同的创新应用,下一代快递企业一定是拥有高科技的企业。
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快递末端服务从上门投递逐步发展到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无人配送等多种形式互为补充的多元末端服务体系,快递末端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但仍面临发展不协调、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刘君说。
近年来,随着电商迅猛发展,拼多多、网易考拉等新兴平台迅速发展。对于各类电商平台赖以落地的“脚”来说,快递企业以及新型末端服务商要与越来越多的平台对接数据,业务复杂性和沟通成本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信息安全也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尤其是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地址等隐私信息,更是牵动全社会敏感的神经。
刘君认为,推动快递末端服务走向高质量阶段,不仅是发展阶段的转换,更意味着发展目标、激励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全面转变,需要企业、政府和全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