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迪威娜) 9月13日,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中国蒙古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第五届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开幕,会议主题为“蒙古族文化与现代文明”。
来自美国、蒙古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多文种蒙古学研究论文171篇,入选论文133篇。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吴团英出席开幕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欧阳晓晖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际蒙古学协会副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艾骛德致辞。
艾骛德在致辞中说,蒙古学是一项国际性学科,吸引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背景的学者,这种不分国界的学术研讨是真正国际性的体现。在学术界,蒙古学这类学科的研究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本次蒙古学会议的召开不仅对参会学者的研究非常重要,也是学者们聚集在一起探讨这一问题的又一个平台和资源。蒙古学国际合作中特别重要的问题有3个:一是国际网络数据库的创建,二是蒙古语的国际编码,三是积极实现对文献资料的重建。
欧阳晓晖在讲话中指出,蒙古族是“草原丝绸之路”上中亚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蒙古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蒙古族文化对现代文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总结和借鉴。本届研讨会主题为“蒙古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就是希望汇聚各国蒙古学学者的集体智慧,通过学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把中国蒙古学做大做强,发扬光大。并提出三点建议和希望:进一步增强学术使命感,守护、传承好蒙古学研究中蕴含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促进蒙古学创新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增强蒙古学整体学科实力;不断加强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建立国际蒙古学文献资料数据库,推动蒙古学共享发展。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蒙古学学会秘书长金海研究员作大会主旨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蒙古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会议主题,进行语言、文学、历史、草原文化四个分组讨论。近年来,运用新技术手段,整理、校勘研究蒙古学珍贵文献的新型研究,正在吸引诸多研究者。当今,我国蒙古学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现代化,研究资料从单一依靠蒙古文、汉文向充分利用多民族文字以及外文资料和数据库方向发展,蒙古学研究迎来全新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