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厚重的云彩漫过洁白的毡房,9月的四子王旗草原呈现出诗情画意般的美,“天堂草原 神舟家园”——这里是多少人的诗和远方。
然而诗意的四子王旗,却是国家级贫困旗,过去由于粗放型的畜牧生产,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经济效益差,牧民收入低。在部分农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干旱严重,农民的生活也十分困难。如何才能让他们彻底走出贫困?四子王旗的答案是:用硬措施、硬手段啃掉贫困“硬骨头”。
产业扶贫“鱼渔双授”
——脱贫有了硬支撑
在四子王旗草原深处的一个纯种杜泊羊饲养基地,长得“虎背熊腰”的黑头杜泊羊就像戴着一顶顶黑色皮帽,在宽敞的圈舍里悠闲地散步。远涉重洋的优质种羊在这里落户,为四子王旗农牧民建起了一座座脱贫致富的“活银行”。
9月5日一大早,四子王旗忽鸡图乡三和泉村的赵根云就和几个贫困户来到内蒙古赛诺草原羊业有限公司领羊。“我们每户能领5只母羊,养上7个月,产下的羊羔由赛诺公司回购,每只1500元,我们不用出一分钱,乡里还给2000元的饲草料补贴。”牵着健壮的母羊,赵根云劲头十足。
“这是今年一项新的产业扶贫举措,我们叫做‘母羊银行’,通过代养、代育羔羊的方式,让4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四子王旗扶贫办主任张满元介绍,“母羊银行”采取“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的扶贫养殖模式,向贫困户每户提供5只受体母羊,交由其饲养管理,旗扶贫办和金融部门向贫困户每户发放1.5万元小额贷款作为履约保证金,政府补贴利息并为母羊购买保险,所产羔羊由企业回购。
断穷根,靠产业。通过密切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产业扶贫成为四子王旗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最有效的“利器”。
去年,巴音敖包苏木夏布格嘎查贫困户刘伟东领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分红——4000元。“做梦都没想到,像我这样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还能当股东,每年年底还能分红,这日子有盼头!”刘伟东难掩内心的喜悦。
2017年,四子王旗推行了政府、银行、企业合作助推脱贫攻坚的“资产收益型”脱贫模式,政府提供风险保证金并负责贴息,贫困户带资入股龙头企业,包括刘伟东在内的2000户贫困户通过分红实现脱贫。
不仅如此,一系列产业化扶贫的举措,正在四子王旗农村牧区显示出强劲的带动效应——
以中加公司为龙头,累计流转土地5万亩,每亩价格240元,受益贫困户472户;
引进一家药业公司,建设1.3万亩中草药基地,受益贫困户95户;
引进中峰公司,建设5000头规模化肉驴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346户;
引进多蒙德公司,在吉生太镇打造庭院经济芦花鸡养殖示范区,涉及贫困户380户;
实施轮作倒茬40万亩,每亩补贴150元,受益贫困户1200余户;
建设肉羊科技服务站14个,所产羔羊赛诺公司订单回收,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
庭院种植累计发放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苗9万苗,惠及贫困户600余户……
完成硬任务,必有硬办法。四子王旗发动社会化扶贫的力量,融入多元化的资金与项目,为扶贫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全旗8家企业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66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股金、薪金、租金等多种渠道脱贫。
挪出穷窝拔掉穷根
——保障措施硬执行
“穷的时候那是真可怜呀,借100块钱都没人敢借给……”吉生太镇塘坊卜子村69岁的郭毛小想起过去的穷日子,眼里就泛出泪花。
郭毛小以前住的村坡大、沟深、缺水、不通路,十年九旱,全村人靠天吃饭,收入不多。他又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和肾囊肿,老伴儿患有慢性病,两人都是“药罐子”。承包的30多亩地都是旱地,一年的收入都不够他俩吃药的。更让他忧心的是,破旧不堪随时可能坍塌的房子,他自己无力重建。
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让郭毛小这些世代“蜗居”山沟的贫困户,陆续住进了交通便利地区宽敞明亮的新房。
“这新房我自己才掏了3000元,剩下的都是政府补贴。这里啥都方便,不担心房子漏雨水冲,自来水通进了家里,柏油路通到村里。”坐在4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郭毛小说以后的生活再也不用发愁了。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搬迁户的新家,也是幸福的起点。在四子王旗,众多村庄深度贫困的根源在于自然条件的恶劣。摘穷帽、拔穷根,小村整合易地搬迁扶贫是管根本、利长远的重要路径。
搬迁是方式,脱贫致富才是目标。整村搬迁后,后续产业如何发展,脱贫新门路又在哪里?四子王旗委副书记吉雅图打开了话匣子——
建新房的同时,旗里进一步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为贫困户谋划了增收门路:对具备产业发展条件,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推出了“菜单式”扶贫模式,把脱贫方法和措施订制成“菜单”,贫困户可以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脱贫方法;引导有劳动能力但生产条件差的农牧民转向从事二、三产业实现稳定就业;对老弱病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群体进行保障兜底式扶贫。这就确保了所有搬迁对象有业可就、收入稳定。
“帮扶每户贫困户脱贫,我们都有硬措施。举一个例子:这几日旗委办的工作人员和几个乡镇的负责人正在河北签订芦花鸡养殖协议,免费给贫困户发放鸡并租借鸡舍发展庭院经济,这又将辐射2000多农户。”吉雅图说。
郭毛小家480平方米的院子里,一边种着各种蔬菜,一边是崭新的鸡舍,50多只芦花鸡正欢快地抢食。他是先扶持的芦花鸡养殖户,这些鸡一只能卖100元,净赚60元。他和老伴儿还享受着退耕还林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取暖电费等等补贴,“穷帽子”去年就摘掉了。
落实硬要求,更需硬行动。自2016年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以来,通过后续土地流转、就近就业、保障兜底等多种手段,1600名贫困户开启了新生活。今年,全旗34个村1818户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年底贫困户的住房保障问题将全部解决。
“造血通脉”集体经济
——村村都有硬投入
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驻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的“第一书记”雷继宁,现在俨然成了“村里人”。
富贵村其实一点也不富贵。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房子,满山遍野的荒石堆,177户常住家庭有111户是贫困户。这么贫困的村子怎么发展?怎样帮?帮什么项目?雷继宁认为,扶贫不能仅仅依靠帮扶工作队输血,更重要的让富贵村有造血的能力。
“旗里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坐下来一商量,决定建饲料加工厂。用玉米秆、葵花秆、柠条等加工纯草饲料。”雷继宁介绍,去年呼铁局和乌兰察布市供销社共同注入扶贫资金80万元,饲料加工厂建了起来,可日产4吨草饲料,对养羊贫困户给予来料加工优惠补贴。
饲料加工厂建成投产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连锁效应,很快成为当地村民舍饲圈养的“风向标”。
村民秦二白是饲料加工厂的技术员,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他将加工好的草块颗粒饲料喂给自家养的10多只羊,并全部进行舍饲喂养。饲养了一个阶段后,秦二白惊喜的发现,草料喂养省时省力效益还好。另外,自己种草每亩还能有150块钱的补贴。
种养结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很多村民包括养殖大户看得眼热,争着想发展舍饲圈养。
富贵村在香黄地自然村开展了舍饲圈养试点,采取对村民进行补贴的方式,帮助修建棚圈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散养半散养的粗放养殖模式,养羊户可腾出大量时间从事其他农业生产。
借助饲料加工厂的优势,村集体又成立了养羊合作社,9000多平方米的养羊场地已经建成,计划养羊100只,年底通过圈养羊为村集体增收2万多元。
“旗里确保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可靠的项目支持和足够的资金投入。2017年,全旗投入800万元用于16个示范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今年又整合涉农涉牧资金3150万元投入到45个重点贫困嘎查村。”四子王旗组织部部长郭奭频介绍,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分类施策,采取“九种模式”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全旗122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其中93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
下足硬功夫,实现硬目标。2016、2017两年,四子王旗稳定脱贫3932人,全旗贫困发生率降到了4.32%。今年计划减贫557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9%。
采访结束时,已近黄昏。金秋的四子王旗,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生机勃勃,正是丰收好时节…… 据《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