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将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有效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加快首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呼和浩特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先后出台20余项政策形成体系,全力打造包括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科技城等一流发展平台和载体,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划转整合17个部门承担的百余项行政许可事项等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百亿元工业骨干企业培育行动和工业“小巨人”培育行动等多项举措,为6.86万户民营企业保驾护航。
呼和浩特市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服务企业发展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项目跟踪服务、强化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等10个方面,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出台《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进一步加大平台和载体建设。推出《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针对文化、金融、物流、电商以及旅游业发展等办法措施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工作的通知》《行政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力举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平台和载体建设上,和林格尔新区全面实施“企业零跑腿”服务,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为“多评合一”和“多图联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呼和浩特科技城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方面综合施策,致力于打造全区乃至我国西北重要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制定出台科技进步促进条例、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等一系列政策,持续加大“双创”平台建设力度,全市有各类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63家,入驻企业达到1800多家,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金宇、伊利、和盛育林等企业获批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金宇、中环光伏等企业的研发机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划转整合17个部门承担的115项行政许可事项、10项其他行政职权和3项行政确认。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一章审批、一站办结、一窗出证”审批模式,实现审批服务“只进一扇门”。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开通申报功能事项达到57%。建成32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入驻签约服务机构2454户,累计为29910户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培训、政策咨询、代理记账等各项服务,成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面推进“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区率先实现“二十七证合一”,推开“三十二证合一”,企业登记注册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或当天办理完成。
设立8亿元的创新奖励扶持资金和10亿元的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产学研专项资金,全力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2017年,共向108家非公有制科技型企业投入科技计划经费5735万元,支持项目108项。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9家,居全区之首,其中民营企业达到190家。设立了40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为园区企业在扩大生产、转型升级、创新研发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出台《关于加快培育百亿元级工业骨干企业的实施意见》和与之相配套的《呼和浩特市百亿元级工业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台账》,将伊利、中环光伏、开沃汽车等13户重点企业列入首批百亿元级骨干企业培育计划,确定了市领导包联帮扶的形式“一对一”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量身定制”推动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到2022年推动10—20户行业骨干企业产值上百亿。围绕扶持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在行业内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的小企业,实施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首批认定的25户重点扶持企业,范围涵盖特产食品、特殊药品、特种装备、特色配套等“专精特新”行业,力争通过“小巨人”培育计划激发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产业链完善和产业集群形成。此外,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负政策,截至目前,已帮助60户企业纳入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市场,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66亿元。冯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