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关注 “光明行”公益群体获“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第3版:关注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5 月 14 日 星期二   03

“光明行”公益群体获“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作者:

近四年时间,在组委会精心组织下,两轮“光明行”肩负着数万人重见光明的使命,从白雪皑皑的茫茫林海,到胡杨挺拔的千里戈壁,累计行程65.49万公里,深入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筛查眼疾患者48.47万人次,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0959例,手术成功率达100%。同时,对31.39万青少年进行了视力筛查,为2901位贫困家庭青少年免费配戴近视镜,为493位贫困家庭青少年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

本报记者 张鑫 和婧

楷模是一面人生的镜子,映照自我;楷模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指引方向。社会需要楷模,人生需要榜样。“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以来,已为全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0959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爱心送到了贫困群众当中。

5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光明行”公益群体先进事迹发布会,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发布会现场,捐资方、红十字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医护人员代表,倾情讲述了“光明行”公益群体用大爱滋润心灵、用光明激励奋斗、用奉献创造未来的感人故事。

“光明行”治好眼疾还医好“心病”

内蒙古地处高原强光多风地带,常年的强光照射和风沙使这里成为眼疾高发区,白内障是其中最常见的易致盲的眼疾,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区2500多万人口中,患各种眼疾的群众达22.5万人之多。

看不见光明,对于人的打击是巨大的,来自呼伦贝尔海拉尔区的76岁的低保户、俄罗斯族大妈曹秀彬激动的走到舞台前,向在场的观众介绍了她的光明之路。

曹秀彬老人介绍,她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依靠低保生活,可非常热爱生活。她的生活简单愉快,喜欢画画,会画油画、烫画,有时睡到半夜有了灵感,也要起来画。老人喜欢读书和写日记,已经坚持了20多年,书中、报中好的句子会抄下来、剪下来,已经集了密密麻麻几大本子。她还喜欢做一些小手工,去野外采花,来布置简单但是很温馨的家。

曹秀彬讲道:“我的手工画《波丽亚特的小姑娘》送给过很多人。小姑娘的辫子是用细柳条编的,衣服是用12种颜色的柳条织的,眼睫毛是用山中赤拉果的刺儿作的,全都是大自然的颜色,特别漂亮。为了找做小姑娘睫毛的材料,有一次我掉进了一个深深的大雪坑里,好不容易爬上来,我采了好多好多‘眼睫毛’,高兴得一路唱着歌、跳着蹦着回来了,像得到宝贝一样。 10多年前,我的作品参加过两次画展,经济再困难也没出售过,因为它们倾注了我的心血,我爱它们,只送给真心喜欢它们的人。平时有时间我还教大家跳舞,我以为生活会这样愉快的过下去,没想到眼睛出了问题。 我是一个非常乐观、坚强的人,感冒都不吃药,所以眼睛不舒服时,并没在意,2016年开始,我的两只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暗,到了2018年甚至都看不到光了,我喜欢的画画、看书、手工都不能做了,基本生活都成了问题,生活中的快乐全部都消失了。心里真是特别的难受,我就想,难道我就这样在黑暗中活下去吗?就每天躲在这个廉租屋里吗?老天为什么这么折磨我?我偷偷地哭。我想,这回不能再挺着了,到医院一检查大夫说得了白内障,必须做手术。我一个人生活,从来没有向别人求助过,根本承担不了手术费用。当时我就想,这两只眼睛怕是要瞎了,太绝望了。”

幸好“光明行”来了,2018年春天,海拉尔区红十字会帮助曹秀彬做了一只眼的手术、同年秋天做了另一只眼的手术。“手术时我一点都没害怕,10多分钟就做完了,高高兴兴下了手术台,走时还用俄罗斯族语和医生、护士告别。摘纱布时,我别提有多高兴啦,可能是因为我的心情好,眼睛看得清清亮亮,我的幸福生活又回来了。 做完手术,我特别注意保护眼睛,去年冬天我只少看了一些书和资料。今年春天,我把一个小的工程垃圾场清理出来,在里边种上果树、种上花,花有五种颜色的百合,还有芍药。我又在小区里一小块、一小块的收拾出一些地来,种了很多花,等秋天丰收了,我就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画出来。环境多美呀,社会多好呀,我要用我的眼睛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曹秀彬对未来充满信心。

耐心介绍“光明行”用爱点亮光明

“光明行”涉及农村牧区千家万户,摆在志愿者面前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在组委会办公室的发动、宣传和组织下,红十字志愿者们全程参与了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走村入户,奔波忙碌,用心传递希望,用爱点亮光明。

认真登记每个患者信息,让每个患者都能享受到惠民政策。毛燕是来自巴彦淖尔市的一名红十字志愿者,她说:“有幸参与‘光明行’志愿服务,让我在感动中收获,在奉献中成长。”

毛燕讲述,2015年10月,第一次接触“光明行”,坐着流动筛查车来到乌拉特后旗筛查点给贫困家庭的老人筛查白内障。进山的路崎岖不平,颠簸了一路,来到了村里。走访了几户人家,她发现,山里的老人们不了解白内障,以为是老花眼,一听说要做手术,都是摆手、摇头,又怕花钱,又怕手术危险。一上午也没有一个报名的人,她打心眼里着急,后来想到一个办法,拿着文件跑到了村委会,把“光明行”的好政策在大喇叭上喊了两天,嗓子也喊哑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有6位老人报名登记,经过筛查,都符合条件。手术后,老人们就要摘眼罩了,她内心十分忐忑,不知道手术做得咋样,直到老人们的眼罩被揭开,听到老人说:“看见了,看见了!” “可是能看清楚了”,她的心一下就放松了。突然,一位老人喊道“喊喇叭那个闺女儿在哪了?要不是人家天天喊喇叭,咱们哪能知道政府给我们这么好的政策看眼睛了”,她被一把推在了老人面前,她笑了,老人们笑得更开心。

2017年,当“光明行”进入第三个年头的时候,也是毛燕人生最幸福的时刻。作为一名已有近6个月身孕的准妈妈,毛燕又一次参加了“光明行”活动,帮助患者忙里忙外。病房里有一位老人引起了毛燕的注意,她独自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毛燕一了解,老人是乌拉特中旗的农民,在术前传染项目检查中查出患有乙肝,被安排到最后一个做手术。看着老人形单影只,毛燕走上前把手里的苹果递给她,她使劲地推让,说什么也不要。老人对毛燕说“要不然,我就不做手术了”。毛燕问“为什么”,老人说别人都怕传染。毛燕明白了老人的心思,耐心解释说,把您安排在最后做手术,是为了保证其他人和您个人的身体健康,其他人做完手术会消毒,全程没有问题,您尽管放心。老人走进手术室,毛燕一直等在外面,手术结束后,毛燕搀扶她回到病房,老人紧紧握着毛燕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奉献爱心,帮扶他人’是志愿者们朴素的追求。虽然我个人是渺小的,但我们志愿者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付出,我自豪,我骄傲,我奉献,因为我是一名红十字志愿者!”

在“光明行”的历程中,总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忙碌的“红马甲”和“白大褂”穿梭在白内障患者的身边,他们用自己诚挚亲切的话语、细致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位患者的心迅速温暖起来,光明还没到,心先亮堂了。

四年4000多例成功的手术见证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把每一位白内障患者视为亲人,把每一例手术做成精品,他们用手术刀把生命之光再次点燃。

光明行“复明24号”流动手术车护士长张晓青讲述,四年来,她从额尔古纳河到锡林郭勒草原,跑遍了大半个内蒙古,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感悟与感动。

在手术车上,她配合最多的主刀医生是白内障专家张小利。记得在阿尔山市,白内障手术的人数多,手术过程复杂。从早晨一直站到下午的张小利大夫哮喘发作、呼吸困难,汗水浸透着张小利的眼睛,张晓青一边为她擦汗,一边把缓解哮喘的喷雾剂喷进她的口腔。张大夫调整呼吸、沉着冷静,精细完美地完成了每一台手术。那一天,她一直站到凌晨一点,18个小时整整作了40台手术!工作完成之后,她的双脚像钉在了地上,一步也迈不开,是两位护士把她架下了手术车。看着她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体,在场的人眼圈都红了。在本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的年龄,张大夫却为了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坚持战斗在一线。四年4000多例成功的手术就是她医者仁心的最好证明。

守护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也为人父、人夫。郭清医生和他的爱人深深感动着张晓青,去新巴尔虎右旗实施复明手术前夕,郭大夫得知妻子患了甲状腺癌,需要立即手术,妻子平静地对他说,先去给患者手术吧,她的手术推迟两天没什么。郭大夫何尝不知对于身患癌症的妻子来说,早一天手术,就多一分希望,可他还是含泪与妻子告别。还有,旭永眼科医院37岁的崔煜博士,常常克制着内心对远在国外妻子、儿子的思念,在鄂尔多斯启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程,带领团队建立7万名青少年视力档案,引领了“光明行”青少年护眼行动。再有,“24号流动手术车”驾驶员高志光,载着医疗队奔波在草原深处、戈壁滩里,三个多月没回家,老父亲生病住院不能守护、儿子结婚也顾不上张罗……

而最令张晓青难忘的是,当她为额济纳旗双眼失明的70岁白内障老人术后揭开纱布时,她明亮眼睛中溢出的两行热泪;当她为一名服刑人员滴眼药、剪指甲且说服他耐心配合医生手术,重见光明时他向她深深鞠的一躬。“光明行”公益群体把所有的爱倾注于患者,同时也在接受来自患者爱的洗礼与净化。

如果说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那么眼科医生的职责就是擦亮每个人的双眼。选择了医护,就选择了奉献,参与了“光明行”就把自己交给了渴望复明的患者。最令张晓青骄傲的是, 全体医务人员用心血、用大爱实施的复明手术20959台全部成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光明行”活动先后荣获亚洲防盲基金会授予的亚洲地区唯一“特殊贡献奖”、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集体特别奖。2018年9月,“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奖项——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不是杰出者才有梦,而是追梦者才杰出

在这场“光明之旅”中,有这样一群人,一群播撒光明的人,他们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的谆谆教诲,面对疾病和贫困,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就是组委会办公室成员,一支敢于担当、甘于付出的团队,他们秉承人道宗旨、凝聚博爱力量、弘扬奉献精神,让每一份真诚的付出汇聚成爱的海洋!

一名来自基层的工作人员赵琳讲道,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发动,从宣传动员到筛查手术,从筹集资金到拨付款项,“光明行”的任务一个接着一个,考验一次接着一次。夜以继日,连续作战,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这个团队,有顾不上照顾高考孩子的父母,也有不能承欢膝下的儿女;有不能陪伴妻子的准爸爸,也有不能休息的孕妈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不变的初心,用热心、担当、奉献汇聚成爱的海洋。

李鑫是团队里的骨干。2018年9月,在北京读大学的女儿突发肾积液,需要手术,可正赶上新一轮“光明行”推进会召开。他连夜去北京看望女儿,安排好手术,不顾妻子的埋怨,强忍着心头的不舍,第二天就匆匆返回会场。家人病了顾不上陪护,他自己病了,也要坚守岗位。在2017年“光明行”推进的紧要关头,李鑫常常忙到废寝忘食,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身体极度不适,领导和同事极力劝他就医,医生强制让他住院治疗,可李鑫放不下手里的工作,只在医院住了3天,就又回到了岗位上。

能打造这样一支队伍,是因为有一位把工作当事业、把岗位当战位的“领头雁”——王芳会长,作为“光明行”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她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常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2017年5月,为策划在复会30周年期间筹募成立 “博爱光明基金”,她连续奔波20多天,几乎天天加班到凌晨,体力严重透支。2018年5月为使新一轮“光明行”在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启动,她一遍遍打电话,一次次登门拜访,争取到了几家企业的爱心捐款,终于,“三大人道救助行动”(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健康心”救助活动、“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 )所需的2950万元的资金如期落实。正是她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亲力亲为、身先士卒,才使组委会办公室的工作井然有序,高效推进。而长期的疲劳使她血压持续升高,几次心绞痛发作,医生让她住院,同事们劝她休息,她总是说:“没事的,我铁打的。”即使膝关节韧带拉伤,她仍然带着支具,拄着双拐,坚持工作。

这些红十字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不变的初心,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不是杰出者才有梦,而是追梦者才杰出。

台上的讲述者讲到动情处几度落泪,台下的观众亦是心潮涌动,眼泛泪光。

近四年时间,在组委会精心组织下,两轮“光明行”肩负着数万人重见光明的使命,从白雪皑皑的茫茫林海,到胡杨挺拔的千里戈壁,累计行程65.49万公里,深入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筛查眼疾患者48.47万人次,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0959例,手术成功率达100%。同时,对31.39万青少年进行了视力筛查,为2901位贫困家庭青少年免费配戴近视镜,为493位贫困家庭青少年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

“光明善行,润泽北疆”,为表彰楷模,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引领风尚,树立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全区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望相助、永远奋斗,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光明行”公益群体“北疆楷模”称号。

巍巍大青山,见证了组委会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的深谋远虑,也见证了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参与配合和红十字人传播人道、凝聚博爱、弘扬奉献的忘我精神。茫茫敕勒川,见证了爱心企业家慷慨解囊,志愿者心怀大爱、真情奉献的无私襟怀,更见证了医护人员仁心仁术、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艺。他们一路前行,不言辛劳。我们相信这场为爱而行的“光明之旅”一定会让更多复明的双眸透过激动的泪光,早日重新看到草原上灿烂的朝霞、鲜红的旗帜、亮丽的风景!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