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产经 乌兰浩特:“水稻+”叩启乡村振兴之门 正镶白旗 2000亩旱地滴灌白菜长势喜人 呼和浩特将严肃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 冀永宏: 让“内蒙古西芹第一村”声名远扬 呼和浩特调整2020年度城乡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

第7版:产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7 月 16 日 星期二   07

乌兰浩特:“水稻+”叩启乡村振兴之门

作者:

本报讯 夏日炎炎,绿满村野。来到义勒力特农旅融合示范区,万亩稻田翠绿盎然,一个集农业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园区呈现在面前:稻浪层层、稻香悠悠,这里有铺在埂上的栈道,有藏在田里的稻草人,有架在敖包山的观景平台。登高远望,深浅相间的彩色稻苗组成以“兴安盟大米”“红城1947”等为主题的巨型彩色稻田画呈现在广袤的稻田之中,令人叹为观止。

脱贫摘帽后的乌兰浩特市,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水稻+”的乡村旅游模式,深入挖掘稻田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重点打造100公里万亩稻海旅游观光带,连接义勒力特农旅融合示范区、乌兰哈达水稻科技示范区、三合民俗体验示范区、葛根庙设施农业采摘示范区,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带四区”发展格局,实现从卖粮、卖菜、卖瓜果向卖生态、卖文化、卖感受、卖养生高值化发展,为乌兰浩特市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按照全市绿色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建设总体布局和义勒力特镇水稻产业发展实际,结合花香小镇旅游基础,我们以敖包山稻田公园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重点,突出沉浸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的特色,规划设计了‘一轴两环五板块’。”站在即将建成的双层观景台上,乌兰浩特市农科局副局长、义勒力特镇人大主席吴德全给大家介绍着他们的发展规划。

吴德全提到的一轴即以省道S204为纵轴;两环即稻海风光观赏环线和自行车彩道骑行环线;五板块为花乡小镇民宿慢生活区、敖包山稻田文化体验区、榆树旅游度假休闲区、黄家店“一亩良田”认领区、幸福鱼稻共生区。

作为“一带四区”的起点,经过义勒力特镇的精心打造,这片农旅融合示范区内的1.5万亩田地焕发生机,成为了融农耕乐趣、农庄休闲、亲子慢游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游览体验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漫步其间,山风伴着稻香,让人找到久违的休闲与轻松。

“去年我们接待了25万游客,今年预计游客量可达到30万人次,按照每人消费50元,就能带动1.5万亩地每亩增收1000元。”吴德全细细算着账,下一步还要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订单、认领+配送模式,积极推广电商平台、网络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亩均产值万元以上。

与义勒力特嘎查略有不同,与它相隔20多公里的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则以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选择尽情享受乡村美景、观赏成片稻田,还可以选择品尝特色风味美食、到三合村民俗馆体验朝鲜族民族文化。

“三合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2年,有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村里,其中朝鲜族占62%,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演绎着灿烂的民族风情。”三合村书记许中峰说,眼下他们正在通过深度挖掘朝鲜族民俗文化、民族餐饮、民宿等民族特色,通过草原三河、顺源农机、瑞祥有机肥厂等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带动,提档升级三合村民俗示范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传统的农业观光休闲就是吃个饭、转一转、浅尝辄止,三合村把重点放在开发民宿游上,通过为游客提供田园生活的住宿场所,力争让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

“民宿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部分新建,主要是通过翻新改造,将村内闲置的农户住宅打造成特色乡土民宿。目前,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年内将新建民宿2个,改造民宅300平方米,建成后可为游客提供20多个房间。”许中峰说,改造好的民宅会令人耳目一新,住宅内部翻新升级为标准客房,并且与周边的绿树、小河、稻田、乡土相映成趣。

“乡村旅游要想留住人,特色很重要。”乌兰哈达镇副镇长马玫瑰介绍,为了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之乐,三合村还规划了稻田养殖、稻米加工展示展览、朝鲜族特色美食制作等多样化的娱乐互动项目,吸引游客在这里寄托乡愁、放飞自我,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乌兰哈达水稻科技示范区位于察尔森水库第一灌区,这里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空气清新,不仅培育出了中国十大好吃米,更是成为了结合景区景观与科研寓教于乐的新型旅游区。

在园区内的袁隆平院士水稻科研基地里,水稻新品种选育、双减增效技术等试验正在陆续开展。依托工作站的科技示范力量,这里的岭南香、天极、恒荣、东农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样充满科技含量。

“生产出质优好吃的大米,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我们要在品种上帮助当地种植户选择出最好吃的。”内蒙古天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子雁表示,目前兴安盟水稻品种比较杂乱,她们正在不断加大种子的繁育力度。“优越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对种植户实施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实现了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使得我们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米粒清香。”

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稻研究院等相关机构的合作,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天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挑选出2个优质品种进行申报。“公司和北京菜篮子工程成功对接,我们的纯有机中高档大米将走上京城百姓的餐桌,公司还在对240个品种进行实验,让稻米种植实现不育苗直接播种,同时在全方位开发大米酒和大米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刘子雁说。

看着满棚火龙果树的长势,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的大棚种植户孟宪生喜上眉梢。“今年我的红心火龙果肯定又是个丰收年,果子马上就要陆续成熟了,一直会持续到明年元旦左右,这期间游客都可以来采摘,预计今年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大关。”正在给火龙果树修剪枝干的孟宪生胸有成竹地说,他现在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同时还在试种无核荔枝、凤梨、芒果等新品种。

老孟的特色水果种植取得巨大成效,是葛根庙镇结合设施农业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亚热带植物种植、采摘,打造葛根庙设施农业采摘示范区的一个缩影。

入夏以来,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人气正旺。依托独特的风俗文化,悠然的田园生活,每逢周末,这片集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吉林、黑龙江等省市的游客慕名而来。

“目前乌兰浩特市有温室大棚3000余栋,其中葛根庙镇设施农业园区近800栋。经过几年的经营、探索,现已发展成种植20棚以上的经营主体10余个,全年供应果蔬40余个品种。”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党委书记李英坤说,眼下葛根庙镇正以历史文化为吸引,以设施农业园区为产业承载,以秀美山水田园为依托,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南果北种”,将热带亚热带水果引入温室种植是葛根庙镇一大特色。目前,该镇已引进芭蕉、百香果、木瓜、番石榴、芒果等近10个经济和观赏型相结合树种,种植面积已达2万平方米、50个标准棚。

“每个季节这边都有新鲜的瓜果蔬菜供应,瓜果飘香时,游客们漫步其中,可以在采摘中尽情体验休闲生活的惬意。”葛根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宝山介绍说,得益于葛根庙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绿色有机瓜果蔬菜,越来越多的‘香客’变成了游客,2018年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创造旅游收益2000余万元,农旅融合的步子迈上了新台阶。

游农家田园、赏农村风光、住农家屋、品农家瓜果蔬菜。眼下,乌兰浩特市以水稻为纽带,在打造集农业、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载体的同时,构建起乌兰浩特特色田园综合体,力争让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正奋力探索着一条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韩卿立 胡日查 高敏娜 来春誉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