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特别报道 黄合少镇:在创新务实的底色上勃发盎然生机

第3版:特别报道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7 月 30 日 星期二   03

黄合少镇:在创新务实的底色上勃发盎然生机

作者:本报记者 赵慧萍 齐美萍 张鑫 通讯员 刘军

七月中旬,记者一行走进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这片安静温馨的土地迎接着我们的兴奋和好奇。下车后,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首先震撼到了我们。绿波涌动、一望无际,七月,正是庄稼抽穗拔节的要劲之际,每一株植物都像农村的壮小伙一样挺拔,阵风吹来,勃勃生机跳跃在每一片绿叶上。

初看镇貌,这个下辖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以农业为主、畜牧养殖业为辅的农业大镇与盛夏时节的其他村镇毫无二致。可深入到一个个村子里实地走访,察看,聆听,不知不觉就被镇村干部那种积极向上、时不我待的精神所感染,了解到他们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分享到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取得的成果时,不由自主想为这些最接地气的人们点赞!

 

我们采访的村子,有的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有的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订单产业,有的依托现有资源,不断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有的村子大常住人口多,有的村子小常住人口少,但不管走到田间地头还是街巷庭院,无不呈现出一派和谐安康、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让老乡的言谈举止感染的不由自主地蹦出了想留下来和他们做邻居的冲动,他们这份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把我们内心撑得满满的,又像涟漪一样扩散到了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里的河流、树木和每一寸土地。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一种心怀百姓、敢为人先、创新务实、着眼发展的底色,已浸润在了首府东南部这片土地上;襟怀和境界、担当和作为,正成为黄合少镇建设文明、整洁、舒适、宜居美丽蓝图的初心和期望。

网格化管理与民情精准对接

格此老村蒙古语意思是“石头上的房子”,村子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布赫同志在内蒙古工作期间,曾经多次来到这里考察民族工作。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走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张贴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和呈金字塔状一级一级排列的工作人员照片,面对记者的疑问,黄合少镇组织委员刘军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镇独一无二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借鉴市区开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在2018年8月底前试行。到目前为止,该项工作运行良好、制度日趋完善。具体来说就是将全村按照村民代表数量划分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状模式,村民以户为单位统一到村民代表处,每10—15户村民民主推选1名村民代表,每位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负责推选他的村民的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两委干部每人配1名协理员(党员)服务管理5名村民代表的模式开展工作。像去年10月初开展的2018年动态管理新识别贫困户工作中,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全体‘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共同学习内扶办文件,按照文件要求,‘两委’会迅速布置村民代表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先由各村民小组展开评议工作,最后汇总到‘两委’委员处,召开由‘两委’干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参加的评议识别新贫困户专题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新识别贫困户。通过采用‘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不仅缩减了工作时间,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村民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避免出现某些地区有人争当贫困户的现象。”“这种管理的好处就是把责任落实到每位网格员的头上,村两委干部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谋划村里的发展,而老百姓也比较认可自己的网格员,在传达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时,速度明显加快、群众知晓率明显提高、干部工作阻力明显减小。而且‘两委’干部较之前工作压力明显减小,工作热情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也有较大提升。”格此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妙婵对此深有体会地作了补充。

沿着走廊一直向里走,三间办公室的门楣上分别张贴着“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北疆先锋大讲堂”(赛罕区黄合少镇代表之家分站)、“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党员学习室、文化活动室)等字样的牌匾。在这里引导村民读书学习,村人大代表之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利用代表接访日间歇,为广大村民讲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妇女之家购置了民俗乐器,辟出了书画室,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党支部还依托村广场舞队伍,利用清晨、傍晚等闲暇时间引领全体村民锻炼身体。现在老乡们安居乐业、邻里和睦,通过党支部的引领,按照个人喜好在不同功能的活动场所度过闲暇时间已是他们的常态。格此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妙婵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格此老村准备8月20日举办庆丰收“农民运动会”。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既有竞赛性又有娱乐性,让岁数大的和岁数小的农民都参与进来。“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没有经验也没有参考,但我们会求助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文化局,请他们为我们策划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能参与又有趣,使运动会办得接地气又有特色,我们有信心把这届农民运动会办好。同时我们还在筹建村史馆,所有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到时候来宾走进村史馆一定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格此老村历史内涵丰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挖掘整理并展现,让人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格此老村。”

特色种植业超前领军

格此老村地广人稀、土壤环境好、水利设施便利,近年来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内引外联,以生产的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品质好、受欢迎”为目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发展大田作物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露天蔬菜和特色种植业,依托“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村民的增产增收。“连威南瓜”“花冠园粗粮”“吉丰养殖”“要强葡萄”“源凤采摘”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

明地蔬菜种植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全村共种植茄子、青尖椒、西红柿、豆角等明地蔬菜270多亩,按照每亩平均收入4500元计算,全村明地蔬菜种植收入约12.5万元。

记者走进一栋栋蔬菜大棚,只见秧蔓绕架,黄花朵朵,覆盖着的细密小刺使每根黄瓜都溢出鲜嫩和水灵。还有豆角、茄子、西红柿、尖椒等,在七月炎阳的照射下,青、紫、红、绿的累累硕果点缀在田间,无不招人喜爱。其中“连威南瓜”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今年全村共种植“赛罕连威小南瓜”620多亩,预计收入达140万元左右。除此而外,格此老村特定的水质、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荞麦,这里的荞面也负盛名,“同样是荞面,一出了我们村味道就大不一样。”格此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妙婵说:“荞面的吃法很多,比如荞面碗饦、荞面条条、荞面大饺饺、荞面歘饼、荞面拿糕等,用荞面做出来的荞面歘饼比白面的还好吃,很多市里的朋友来总要点名吃荞面拿糕。下一次开农民运动会时你们来我家,我亲自给你们搅荞面拿糕,尝尝我们格此老村的荞面究竟怎么与众不同,吃了你们保证说好。”特色美食的诱惑让我们对8月20日的“农民运动会”充满了期待。

乘兴前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组织委员刘军又带我们了解了赛音不浪村的网纹瓜种植基地——黄合少镇的另一种特色种植。100亩网纹瓜联栋大棚里热浪蒸腾,行行瓜架笔直,棵棵瓜藤绕翠,乒乓球大小的网纹瓜点缀其间,令人口舌生津。“堤灌浇水,四面通风,日照充足,早晚温差大,是这种网纹瓜种植的硬性条件。”呼和浩特市果路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纪喜平告诉记者。在他的指点下记者看到,与普通的种植大棚不同,网纹瓜种植的上半部分覆盖着塑料薄膜,下半部分则是纱网,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垄沟干燥,横竖穿行非常方便,不似走进普通农田里。“这种网纹瓜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优质甜瓜品种,从2011年2月起在海南试验种植,通过几批专家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因为育种选育复杂、栽培种植困难、要求条件高(全部在温室大棚中种植)而天生娇贵。它外观独特,艺术感强,外皮上的网纹犹如艺术珍品,给人一种高级的视觉享受,重量一般在1.5公斤左右。网纹瓜成熟后口感绵蜜、香味优雅、糖度适中、营养丰富,水分达88%左右,果肉像翡翠般晶莹剔透。富含多种人体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健康果王’之美称,其中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比西瓜高4倍,比苹果高6倍。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畅销的高级甜瓜。为保证网纹瓜的时令性当季上市,每年12月至第二年五月从海南基地采摘,其它时间从河北、内蒙古、新疆等基地采摘。各个基地轮番种植,保证网纹瓜一年四季都是应季上市。”

纪喜平说,温室大棚在当年交通不发达时的确产生了高效益,但现在物流这么便捷,呼市本土的温室蔬菜上市时,其他地区的蔬菜早已购进,这就使蔬菜种植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反季果蔬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总比时令果蔬差一些,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使反季果蔬品质下降。基于市场需求,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已尝试种植网纹瓜。先开始与村民签约种植了若干亩,但由于农民的质量意识薄弱,把追求产量放在首位,不按技术要求管理,致使种出来的网纹瓜个头大甜度反而不够,无法按原价收购。今年在赛音不浪村自己建立了网纹瓜种植基地,就是要给村民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自己的示范,让老百姓真正明白“品质好才是真的好”这个道理,只有按技术要求种植出合格的产品才能赚到大钱。“当初选基地的时候,经过有关部门检测,赛音不浪村的气候、土壤都符合种植条件,但最主要还是黄合少镇领导的大力支持。是他们慧眼独具,看到了这一特色产业的潜力,才使我最终下了建基地的决心。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今年试种了100亩,明年我准备把基地的规模扩大到300亩,再过一两年,我准备把赛音不浪村发展成网纹瓜村。”纪喜平虽然不紧不慢地说着他的规划,但我们从他坚毅的目光中看到了希望和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黄合少镇政府始终把引领带动村民致富列为第一要务,深耕特色种植业的务实作风可见一斑。

精准脱贫靠拢文明村

集贤村村如其名,乡贤人才代代相传,有很多村民家里尚有祖传的家训。集贤村全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800多,其中蒙古族、满族就有200多人,多民族聚居相融,乡风和谐。

“集贤村两委班子团结,村集体发展一天比一天好,有肉牛产业基础,少数民族占比较大,乡贤人才较多,目前正在审报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组织委员刘军在路上向记者介绍说。

集贤村驻村第一书记孟和作为扶贫攻坚主要负责人,对扶贫情况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集贤村属于平原地带,水资源丰富,电力、交通等相对方便,发展养殖业具有区位优越、运输成本低等优势。内蒙古富东农牧业有限公司主要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是赛罕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占地40余亩,是利用之前村委会奶站改建而成的,符合国土、环保、畜牧等相关规定。该项目已投入运营三年多,牛场现存栏肉牛259头(成牛199头、犊牛60头),主要品种为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牛的特点是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公牛体高可达150—160厘米,母牛可达135—142厘米。饲养技术相对简单,管理相对粗放,风险小,收益高。肉牛养殖项目成立初期,公司与集贤村的贫困户签订了三年帮扶合同。2016年该公司为贫困户每户分红400元,2017年为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2018年为贫困户每户分红1200元。三年共惠及贫困户33户68人,每户贫困户分红2600元。同时公司还向集贤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只要愿意来公司打工的,无条件聘用,根据本人自身条件合理安排岗位,贫困户孙振海在该公司打工,每月按时领取1000元工资,为其稳定脱贫每年增收了12000元。”

随着肉牛养殖的发展壮大,村党支部与内蒙古富东农牧业有限公司共同筹建一个以肉类运输为主的物流站,以实现养殖(种植)—肉类分割—储藏—运输为一体的“一条龙”经营模式,现在正在建冷库和肉类分割车间。这个物流站建成以后,一是可以按照肉牛身上的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包装,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养殖效益;二是能延长牛肉的保存期,便于运输,降低成本;三是村企合作,增加村集体收入;四是可以解决村民的蔬菜瓜果保存难问题,避免蔬菜瓜果集中上市村民买不上好价钱的问题;五是集贤村现有温室大棚200座,冷库运转开以后,村委会可组织村民进行蔬菜配送,增加村民收入;六是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收入不再单一。

除了以委托模式养殖肉牛进行扶贫整村推进工作以外,呼和浩特市职业学院、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安局和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三级包联单位也经常入户调研,采取措施帮扶贫困户脱贫。村党支部还为贫困户专门设置了公益岗位,让他们力所能及的为村里服务增加收入,像担任公厕的保洁、打扫村委会的卫生等。温文清是2018年精准识别的4户贫困户之一,自己有病没有收入,母亲也有病,他的女儿在内蒙古医学院上大学,学的是护理专业。针对他的情况,镇领导和村党支部多次与他女儿所在大学的系领导沟通,让学校有合适的政策优先照顾温文清的女儿。孟和告诉我们,就在我们去采访的当天,温文清一大早来到村委会高兴地告诉孟和,他女儿暑假期间准备去内蒙古肿瘤医院实习,每天工资180元。这既能使所学的护理专业发挥所长,为患者服务,又能帮家庭增加收入,缓解生活压力。

集贤村能打好脱贫硬仗,得益于党建基础工作扎实。在党员管理方面,集贤村驻村第一书记孟和表现出其年龄少见的稳重和成熟。每一项新政策都及时组织学习,也经常请有关部门和领导督促指导,并于前段时间在召开村支部党员大会的时候,与党员签订了承诺书,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

“农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土地,我们要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今年我们准备把几个村作为试点,一是尝试把集体分散的土地调整连片,实现‘边角土地’经济最大化。二是把村内闲置、空壳老房利用起来,通过发展农家乐、周末农家体验店、托管菜园、劳动实践、共享农具等形式,让市民们闲暇时间来农村转转,夏天采摘蔬菜、体验农活儿,冬天还可以来吃吃杀猪菜,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引领村民致富增收,让老百姓真正获得生活的幸福感。”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党委书记乌兰腾格勒不光是对我们,更是对着这片热土深情地说。

采访手记

走近,才知道真实,才知道土地是怎么回事,才知道村庄是怎么回事,才知道“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践行是怎么回事。黄合少镇,给了我们一个喜悦却又沉甸甸的答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他们懂得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使命,懂得土地的珍贵,懂得创新务实,并能在生生不息的土地上结出新时代的累累硕果,让我们在采访中一再感动,一再感慨。
乡村留住了人,留住了文化,留住了根脉,也就留住了幸福。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