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763.2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54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763.2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54位,按可比价比1949年增长1381倍,比1978年增长222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19.2亿元,向中央、自治区净贡献485.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5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36位,比1949年名义增长4.7万倍,比1978年增长2297倍。
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1949年的86∶10∶4演进为3.1∶52.3∶44.6,70年来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4420倍,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2%,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城镇化率由建国初期的0.12%提高到74.5%,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现代名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834元和18289元,列全国地级市第28位和44位,是1978年的168倍和94倍,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过好日子的腰杆硬了,由衷地感恩党中央、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834元和18289元,列全国地级市第28位和44位,是1978年的168倍和94倍,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过好日子的腰杆硬了。
今年上半年,全鄂尔多斯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69.1亿元,增长4.6%;1—8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35.7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8亿元、增长11.1%,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个转变”走出一条新路子
历届党委、政府见盛观衰、未雨绸缪,把转型发展作为根本出路,摆脱传统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努力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9%,简单挖煤卖煤的粗放开发模式加快转变,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牢记总书记“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要求,推动能源供给从化石能源为主向多能互补转变。牢记总书记“产业发展不能老盯着‘羊煤土气’”的重要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从“一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牢记总书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的重要要求,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从低端落后向示范引领转变。
“三种模式”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鄂尔多斯市构建“三种模式”,不断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建立了党委政府主导、多方投入参与的修复建设模式;建立了集中集约、绿富同兴的开发保护模式;建立了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防控治理模式。
“三大优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构筑质量品牌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供给质量显著提升,政策机遇和改革红利在各领域持续释放,累计退出煤炭产能1335万吨,“鄂尔多斯”煤品牌影响力持续显现。构筑投资创业新优势。累计完成改革任务760项,形成改革成果800个。构筑开放合作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初步构建起以鄂尔多斯国家级高新区、国际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内陆港、跨境电商等为支撑的创新开放服务平台,成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三个更加注重”形成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鄂尔多斯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高水平民生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高水平民生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更加注重优供给。每年将可用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9个旗区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在全区率先实行蒙授15年、汉授12年免费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大学录取率稳居全区前列。更加注重补短板。脱贫攻坚交出优异“成绩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所有行政嘎查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71%的苏木乡镇创成市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普及卫生厕所的农牧民达到8.9万户。更加注重强基础。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24个。深入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改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回顾70年发展实践,深切体会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跨越发展;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只有坚持苦干实干,才让让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只有坚持团结奋斗,才能凝聚强大合力、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鄂尔多斯市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