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鑫)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4场——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专场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自治区水利厅厅长刘万华,自治区农牧厅厅长孙振云,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牧远,介绍了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成就,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介绍,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站在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21.25亿公斤,吃粮主要靠调入。1990年粮食产量达到97.3亿公斤,粮食自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结束了多年吃粮靠调入的历史。1992、2008和2018年,粮食产量先后突破100亿公斤、200亿公斤和350亿公斤大关,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2018年粮食产量355.3亿公斤,居全国第8位,粮食总产、单产分别是1949年的16.7倍和8.7倍。畜牧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年末牲畜总头数只有851.8万头只,2018年末达到7277.9万头只,增长了7.5倍;肉类、牛奶、山羊绒产量分别达到267万吨、566万吨和6607吨,较1978年增长11.8倍、77.2倍和4.5倍,牛奶、羊肉、羊绒、草业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每年净调出粮食1000万吨,具备每年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跃升,传统劳作方式已经被现代化生产方式代替。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绿色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培育形成乳业、玉米2个千亿级产业,肉牛、肉羊、马铃薯、杂粮、小麦、向日葵、羊绒和蔬菜8个百亿级产业。2018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05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8家和600家,具备年加工转化粮油2400万吨、牛奶1000万吨、肉类300万吨、羊绒2.2万吨、马铃薯360万吨的能力,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3%。农村牧区电子商务、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不断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8.1万个,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3万家,农牧民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经营100亩以上耕地面积占到20%以上,养殖业集中度在80%以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农牧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72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23件,蒙牛、蒙羊、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和天赋河套、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科尔沁牛、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通辽黄玉米、赤峰小米、乌海葡萄等区域公共品牌越叫越响,其中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70年来,内蒙古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道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牧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70年来,农牧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正向全面建成小康——农牧民收入跨越式增长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