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通讯员 李红红
红顶黄墙的砖瓦房,五色斑斓的手绘墙,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古色古香的休闲凉亭……走进深秋的四子王旗富贵村,宛若置身一幅大写意的水墨画中。在这幅铺向未来的画卷里,记录下了草原铁路定点帮扶贫困嘎查村脱贫的点点滴滴。
6年多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发力推进定点扶贫工作。草原铁路与贫困嘎查村帮扶和脱贫的故事在不断展现,在定点帮扶的3个贫困嘎查村,户籍人口共29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50人。目前,二号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南白音套海嘎查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过上了幸福生活。据悉,富贵村也将于今年底实现100%脱贫。
“幸福感”,冷冰冰的GDP无法代表,唯有让老百姓感受到暖呼呼的变化方可体现。今年迎来了第六个国家扶贫日,草原铁路定点帮扶贫困嘎查村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性跨越。
“扶志+扶智”
精准扶贫解难题
“贫困农牧民再小的事,也是铁路人天大的事。”开展定点帮扶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强化责任担当,助力发展产业扶贫和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志智双扶”上下功夫,筑牢精准脱贫的产业根基。
抓好党建促脱贫。脱贫攻坚到了关键阶段,为了不让群众返贫,铁路驻村扶贫工作队始终把“抓党建、带队伍、促脱贫”放在重中之重。帮助三个贫困嘎查村强化党建工作,就组织建设、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种植、养殖、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几年来,共筹措11万元党建扶贫资金,帮助村委会解决部分办公设备和农牧业科技资料费用困难问题。目前,兴和县二号村成功摘掉“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和贫困村的帽子,实现扶贫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双促双赢。
“通过‘扶志+扶智’模式,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兼扶贫办主任王莉说。
“产业+技术”
对症下药拔穷根
“没想到喝了这么多年地表水,今天竟喝上了这么甘甜的井水。”村长秦二白激动地说。2014年8月19日,在李克忠的带领下富贵村打出了第一眼甜水井。由于长期坚守在扶贫一线,原呼铁局扶贫队队长李克忠倒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克忠井”确成了百姓心中永远的地标。时至今日,这口井始终甜在百姓的心坎里。
“我要十斤土豆”“给我来二十斤”……在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各单位、各部门广大职工中,掀起了一场消费扶贫的热潮,让定点扶贫工作臻至白热化。
治标更要治本。为了帮助定点扶贫嘎查村形成集“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铁路扶贫队一方面走向市场寻找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积极动员职工购买农产品,充分激活农产品生产链这池春水。
在富贵村,投资87.3万元为富贵村建设饲料加工厂、养殖场,购进育肥羔羊140只,修建除尘隔离墙、加装草料输送带,饲料加工生产效率达到每小时1吨;培养致富带头人,施行合作经营模式,增加贫困村民收入……富贵村的脱贫实践,正是合力脱贫攻坚的生动体现。在南白音套海嘎查,投资56.8万元建设养殖场,购买基础母牛37头、繁殖小牛28头;购买ZL940装载机、五星牌三轮运输翻斗车、饲料搅拌机等,主要用于发展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基础母牛饲养效益……因地因村因户精准施策,铁路扶贫队找到了脱贫攻坚的“金钥匙”。
“这好日子,是铁路人倾心倾力干出来的。”南白音套海嘎查的牧民密琪琪格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从“漫灌”到“滴灌”、由“输血”到“造血”,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草原铁路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贫困牧民拔去了穷根,心里乐开了花。
“文艺+服务”
文化自信增活力
“百姓看的热血沸腾,我们演出更有干劲……”呼铁乌兰牧骑演职人员巴楠说。连续5年来,呼铁乌兰牧骑始终坚持深入嘎查村开展脱贫攻坚文艺慰问演出,为贫困嘎查村送文化大餐。
吹唢呐、扭秧歌……在呼铁乌兰牧骑的感染下,嘎查村的文化活动广场,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或唱歌,或跳舞,或唱戏,或学习,大家乐此不疲,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悄然改变着这里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为了让帮扶工作深入人心,铁路扶贫工作队在嘎查村建立村民文化广场、百米文化长廊,并配齐了健身器材,通过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让百姓自觉自愿、有尊严地脱贫。如今,富贵村村民自发建立“新村新貌”摄影展览室,将扶贫建设前后对比的照片展示出来;在民间剪纸艺人张焕平的工作室,一幅幅脱贫致富的生动剪纸映入眼帘……
李克忠、雷继宁、李枫……一任又一任扶贫队长扎根贫困嘎查村,深入调研、查找症结,并积极与集团公司、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对症下药解难题。草原铁路扶贫队先后共计8人行走在脱贫攻坚一线,把百姓的热切当成自己行动的落脚点,积极搭台清障强底气。
实现脱贫致富任重道远。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坚定脱贫信心不动摇、咬定脱贫目标不松劲,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定能如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让草原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圆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