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不光产量高还能节水节肥最重要的是绿色无污染如今这样的“黑科技混搭风”在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已成功实现……
走进舍必崖大棚种植区,一片郁郁葱葱,种植槽里的西红柿、豆角、空心菜、油麦菜等长势十分喜人,再仔细看,原来,蔬菜是长在水上的,水里还养着罗非、黑鱼、鲫鱼、泥鳅等各类鱼。鱼在菜中长,菜在水中生,伴着潺潺流水和谐共处……
这样的模式真的可以既养活的了鱼又长得了菜吗?23岁的小伙子姜庆给出了答案:“这里是鱼菜共生的大棚。简单来说,就是鱼和蔬菜循环种养的生态生产模式,环保节能,无农药、无化肥,实现绿色健康。我们的系统主要以高密度养殖鱼池、立体基质水培、深液流水培综合配套,设计的一套水自流循环系统,整个系统通过水泵进行节能循环。鱼池的水经过水泵提升入生化处理区,通过核心技术手段快速的硝化和微生物处理,将鱼的粪便和饵料残渣转变为植物可以吸收的硝酸盐等营养物质流进菜池,菜池中的蔬菜将养分吸收完毕后,净化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整套系统循环流动,这样就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传统概念里,种菜和养鱼是绝对要分开的。一亩土地,二三成的地面实际上成了田埂和小路,通常为了增加产量防治虫害,农药化肥从来都是撒了又撒,喷了又喷。而另一方面,鱼塘为了保障顺利生产,需要采取肥水、改底、沉淀、增氧等方式,一旦出现问题,水质恶化、损失惨重。鱼菜共生却很好地解决了土培和养鱼的缺点。同时,整个“鱼菜共生”系统整年都在循环当中,实现零排放,有效节水95%,是个非常好的绿色农业项目。
说起“鱼菜共生”的利润,姜庆更是喜不胜收。据了解,他的大棚落户到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后,仅仅两个月,蔬菜就正式走向市场。凭借着高品质、高营养,虽然售价比市场上同类产品略高,但是却供不应求。多样的瓜果蔬菜品种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每天均有蔬菜商前来“收菜”,也为游客提供亲手采摘的体验。以目前棚里最主要种植的空心菜为例,它每天的产值可以达到30-50斤,鱼缸里高密度养殖的鱼每年分两批走向市场,产量可以达到15000斤-20000斤鱼。比起辛苦一年的传统种植方式,鱼菜共生可谓低投入、高产出,让这个年轻人真正从“田头”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赛罕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动科技创新、绿色生产,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鱼菜共生”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赛罕区金河镇副镇长李冉告诉记者:“金河镇目前是全赛罕区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蔬菜奶业占全区的比例较大,但目前蔬菜种植的方式较为传统。我们一直坚持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来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鱼菜共生’项目绿色环保无污染,相比传统农业带来的效益更好,还可以增加周边农民的就业,所以各级政府对该项目都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头戏”。赛罕区将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力,努力做精做强设施农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提升智慧农业水平,同时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更多的人看到农业蕴含的商机,让更多的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走出一条赛罕农业特色化发展之路。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