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特别报道 两会进行时,快来听听代表、委员们传递真切“好声音”

第3版:特别报道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二   03

两会进行时,快来听听代表、委员们传递真切“好声音”

作者:

1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两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期间,各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提出了许多精彩的意见和建议。内蒙古商报社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两会好声音”。

人大代表张强:

党建引领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组合拳

两会期间,在内蒙古人民会堂,记者再次见到了来自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希勃图村这位基层党总支书记张强,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这位基层党总支书记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让我们一起听听吧。

张强告诉记者, 希勃图村有2个自然村、520户2050口人,共3个党支部、78名党员。全村总土地面积4.76万亩,主导产业以种植玉米、沙漠水稻和饲养牛羊为主。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

这几年,希勃图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0至20户农户,服务群众覆盖率达到100%。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张强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2人已全部脱贫。通过组建文化队、评选优秀家庭、推行家庭记账等方式,着力培育文明新风,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构建扶贫防贫长效机制的基础。产业振兴是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民拥有长期稳定收入来源、让农民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脱贫攻坚的质量会大打折扣,乡村振兴也难以持久。

人大代表白双龙:

盘活旅游资源 义勒力特嘎查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

“不断盘活旅游资源,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让农牧民实现永久脱贫。”人大代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党总支书记白双龙坦言,几年的时间里,他带领村民引进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真正做到了一个产业就是一个旅游项目,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一个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1.5万元。

2015年,白双龙当选义勒力特嘎查党支部书记,当时,义勒力特嘎查并不富裕,500多户村民大都种地,靠天吃饭,其中有89户是贫困户。想发展养殖业,因为没有技术很难成功。但是,白双龙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产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社会不会淘汰有学习精神的人。白双龙带着村民依托义勒力特嘎查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做起了“旅游+”,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按照“农区变景区、农园变乐园、农产品变纪念品”的思路,义勒力特嘎查乡村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赋予了义勒力特嘎查“花乡小镇”的美誉。

贫困户辛田喜听了白双龙的话,卖起了羊肉串,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从卖羊肉串到开奶茶屋,一年的收入超过3万元,老两口早已经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村民辛五月靠一栋大棚,2019年的收入达到了2.67万元。他高兴地说:“村里旅游火了,游客多了,油桃卖得特别快。”

白双龙认为,无论是做旅游产业,还是其他产业,讲的就是创新。只有不断盘活新的资源才能带来新的效益增长点。他手机里有各种新奇物种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视频,明年起他要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商机。另外,白双龙还认为应该加强对基层党总支书记的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牧民致富的本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带领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政协委员张学跚 :

引导新阶层人士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画出最大同心圆,唱好新阶层人士好声音,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间隙张学跚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新的社会阶层涵盖领域广泛、人才智力密集,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在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积极引导新阶层人士,发挥统一战线独特优势、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要主动学习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让政策的红利最大化,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

新阶层人士也要牢记使命初心、找准角色定位,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下好先手棋,积极创新服务形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切实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战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帮助健全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团结引导更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到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来。

张学跚建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不断坚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决心和信心,准确领会和把握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主动学习政策,让政策的红利最大化。要增强创新创造能力,依法依规经营,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充分发挥自治区与各盟市、旗县社会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平台作用,助力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着力解决我区民营经济结构不优、新动能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让“双招双引”成为撬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共同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政策再好关键在落实,要发挥新阶层中的注册会计师、评估师、审计师、税务师等人员、品牌的优势,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宣传方式,送政策上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用好政策。”

完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完善龙头骨干民营企业的扶持机制,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培养高层次的管理者队伍;完善企业融资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上市融资。

政协委员樊中华:

保障食品安全需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环节、多部门,涵盖多要素、多主体,仅仅靠政府监管部门是不够的,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协作,才能逐步提升。

当前全区食品安全呈现总体稳定向好的态势,但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提出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共治”原则。

樊中华表示,行业协会是企业之间的信息枢纽,它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本行业相关的各类信息,掌握行业内部各企业的动作情况,然后再根据大量的信息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制定出行业标准,及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有效信息,为本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

社会共治是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一个新原则、新理念,实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就是要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包括行业协会、媒体、广大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让整个社会有序参与食品安全,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

樊中华建议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将自治区优秀食品行业协会邀请为成员单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治格局;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应从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涉及食品安全相关领域中聘请一批食品安全监督员;委托行业协会进行从业前置培训,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风险防范能力,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人大代表梁秀兰: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点也不能缺少。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要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那么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更多制度红利和市场活力?人大代表梁秀兰提出了三点建议。

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民营企业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为促进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优化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是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经济融资的一个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力度,打造融资信息对接平台,加大政策方面扶持力度,同时改变银行与生俱来业务定位,制定出一条金融创新的道路,促进民营经济融资等多种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扩大生产规模,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政协委员李文平 :

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让经济因旅游而发展,文化因旅游而繁荣,城乡因旅游而美丽,人民生活因旅游更幸福。

政协委员李文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行政机构改革中,自治区、盟市和旗县区三级文化与旅游部门已实现合并。然而,目前仍存在文旅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李文平建议尽快成立自治区文旅投资集团,发挥国有企业优势,融合全区各方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引领自治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文旅交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城市、文旅景点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全方位的交通网络建设。加强文旅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停车场和景区内部交通系统。

同时,要推动自治区文旅景区景点、文旅综合体、文旅示范村等大数据平台的开发;对文旅景区景点软硬件配套、智慧旅游等方面提质升级。研究建设自治区级非遗园区或场馆,让各民族优秀的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传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另外,要建立完善公正、公平、合理的薪资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既要引进高端人才或专家,也要组织本土行业赴文旅发达省份学习;鼓励自治区文旅企业与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还要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运用好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培育自治区夜间经济、长城文化主题公园、沙漠和马文化、文旅与科技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孵化出更多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积极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增进服务意识,让更多游客愿意来亮丽内蒙古休闲度假,让更多文旅项目能在草原大地开花结果。

政协委员布和苏道:

凝聚力量 助力蒙医药产业传承创新

千百年来,游牧民族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不同药材,经验积累与智慧总结代代相传,成就了今天独具一格的蒙医药文化。内蒙古有着悠久的蒙医药传承,应把博大精深的蒙医药文化挖掘出来、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布和苏道结合自身情况带来三个提案,建议在呼和浩特建立一个蒙医药特色非物质文化体验中心,把散落在各处的资源、亮点,选择性的有机整合。在传统的图文、实物展示、语音播报的基础上,基于旅游资源开发、扩大蒙医药文化推广认知的需要,适当增加蒙医药文化体验内容;强化蒙医药智慧医疗服务深入牧区,通过蒙医药智能化医疗服务进农牧区,为广大农牧民建立健康线上动态电子档案,可以便捷、准确、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数据,甚至是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的家庭健康平台;蒙医药技术应用人才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多元投资,加快市场培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蒙医养生保健机构,增加服务供给,完善蒙医药人才培训机制,既增加广大人员的就业机会,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利国利民。

政协委员张文清:

精准施策扶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此次“两会”召开恰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和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石泰峰书记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布小林主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做了部署,令人振奋。

政协委员张文清长期以来致力于民营经济研究和服务,他建议自治区加大民营企业培训力度,鼓励企业家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分层次、分类型,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提高企业家队伍知识文化水平。这两年,信用商会开展的企业家双休日大讲堂、国际交流考察、游学等活动,对提升企业家经营实战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商会的力量十分有限,恳请自治区把企业家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技能培养纳入企业家队伍建设长期规划实施,按企业家需求定制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课程和培训,用切身感受和实战事例启发思维,提升企业家队伍存在的思想观念落伍问题。同时,精准施策推进我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