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品牌三农 奔跑吧!中国薯都 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按下加速发展快捷键

第7版:品牌三农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二   07

奔跑吧!中国薯都 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按下加速发展快捷键

作者:

本报记者 迪威娜

“薯花飘香飘进我心海;中国薯都, 万众期待,我为你鼓掌,我为你喝彩;中国薯都, 热浪澎湃,我为你鼓掌,我为你喝彩。” 一曲《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唱出了乌兰察布人对中国薯都的深情祝福。

小土豆不简单!2019年,春节前夕,地处祖国正北方的京郊草原,一盘烤土豆因总理点赞而刷爆朋友圈!“薯都”人民倍感振奋!就是这极不起眼的小土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

2020年1月3日至4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李秉荣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在乌兰察布市调研马铃薯产业发展,考察了马铃薯繁育基地、企业车间、仓储库、主粮化产品和建设中的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

李秉荣指出,要着眼长远研究解决问题,系统推进马铃薯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种子工程建设、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销售,研究设立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金融、大数据平台及企业联盟、创新机制和政策供给,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李克强总理关于做大做强土豆产业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月6日,来自中央驻内蒙古各大网媒、新媒体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主流媒体的40多名记者,就该市马铃薯产业开展为期三天的集中采访。三天的时间内走访数家马铃薯研究、生产、销售企业,采访了解了乌兰察布市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马铃薯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及高铁开通后,乌兰察布如何利用这个交通优势发展马铃薯产业等问题, 一张蓝图绘到底,乌兰察布市逐步形成集科研开发、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物流营销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前景无限

马铃薯加速推进主粮化

从副食到主食的逆袭,从传统产业到主导产业,乌兰察布马铃薯经历了食品、商品到精品美食的文化之旅,也让乌兰察布在绿色崛起浪潮中一路“薯”光。

土豆,学名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鲜薯总产450万吨,在全国地区级位居第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1/2,约占全国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和产量的6%。2019年种植面积357万亩。全乌兰察布市50亩以上的马铃薯规模种植比例超过50%,建成东起兴和西至四子王旗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乌兰察布市推广优质马铃薯品种,有冀张薯系列、希森系列、荷兰系列、华颂系列、中加系列、V系列、夏波蒂等。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乌兰察布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约为3000元。

营养化、便利化、特色化、经济化是马铃薯主食的发展方向,乌兰察布市自2015年建立自治区首条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生产线开始,马铃薯主食产品由马铃薯馒头和酸奶饼发展到现在的月饼、面包、油条、糕点等多个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其中,娃姐公司的马铃薯酸奶饼被评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十大休闲食品”,为主食产品开发开辟了新渠道。

记者走进内蒙古娃姐食品有限公司看到,这是“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市第一家系统化、规模化、民族化的马铃薯主食及烘焙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展厅里各类以马铃薯为主原料的面食品琳琅满目。薯酥、薯饼等产品让人们颠覆了只有面粉为王的传统观念。说起自家的薯品,内蒙古娃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娃如数家珍。作为蒙古族出身的她将马铃薯粉与蒙古族传统的酸奶制作工艺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酸奶易消化、口感好的特质,又发挥了马铃薯作为主粮的前端优势,其制作的酸奶饼鲜香可口,酥软绵滑,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

高娃介绍,公司研发了薯、麦、奶为原料的各种产品,有马铃薯酸奶饼系列(马铃薯原味酸奶饼、马铃薯玉米酸奶饼、马铃薯全麦酸奶饼、马铃薯黑米酸奶饼)、马铃薯奶月饼系列(马铃薯奶豆腐月饼、马铃薯奶皮子月饼)、还有马铃薯酥饼系列(马铃薯原味酥饼、马铃薯玫瑰酥饼、马铃薯紫薯酥饼、马铃薯抹茶酥饼、马铃薯巧克力酥饼、)、有各种水果味馅的雪绒酥系列(草莓雪绒酥、紫薯雪绒酥、哈密瓜雪绒酥),马铃薯馒头系列等几大系列主食和烘焙产品,已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明星产品,也是乌兰察布市的民族特色产品 。

高娃表示,公司正在扩建新厂房,建设新项目。打开了线上、线下包括餐饮、商超等多个渠道。目前公司正于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落户,一期上一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薯泥、马铃薯全粉、速冻马铃薯饼,马铃薯烘焙产品等,原薯泥年产量一万吨,产值5个亿,薯窖还配备分解不同等级商品薯的设备,消耗土豆2万吨,产值3个亿,开春原料种植方面以合作和自营的方式选品种,选有机的种植方式,拿出质量优异的原料出来,巩固和优化产品。

科技创新

马铃薯种薯提质增量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乌兰察布市引进民丰种业、中加公司、希森马铃薯种业等多家大型马铃薯种业公司。其中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集马铃薯、燕麦研发、种子生产、分级加工、物流仓储、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之一,也是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全力打造的“马铃薯研究中心”和“中国薯都核心区”。

1月6日下午,记者走访民丰种业马铃薯仓储库和民丰马铃薯研究院时了解到,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万平方米的马铃薯脱毒组培中心,1.6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300亩包括温室、网室的原原种生产农场,有大型喷灌、滴灌等机械化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的原种生产农场15个,共计水浇地10万余亩,年生产脱毒苗8000万株、原原种8000万粒、原种3万吨、一级种6万吨、鲜薯3万吨。在总部、四子王旗、卓资县、察右中旗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马铃薯智能通风加湿仓储库34座,总仓储能力达11万吨。在察右中旗建有燕麦标准仓储库1座,仓储能力1万吨。

近年来,民丰公司规模生产的优质脱毒种薯有“民丰红”“荷兰薯”“夏波蒂”“大西洋”“克新1号”等品种,产品除供应内蒙古自治区外,还远销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广西、安徽、陕西、贵州、四川、重庆、甘肃、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民丰马铃薯研究院现已建成拥有500多个品种,1000余个株系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是目前国内首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的马铃薯科研机构。研究院每年还对上百个资源品种进行循环脱毒,并建成了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获得了8项马铃薯生产和仓储技术国家专利。其中,马铃薯仓储研发库、深加工研发生产线均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空白,大规模雾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研究取得成功,并进入生产领域。

发展马铃薯产业,选择良种是关键。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马铃薯种薯研发、生产、分级加工、物流仓储、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据了解,该公司研发出的种薯已销往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为止已建成5000平米的马铃薯脱毒组培中心,2600平米的智能温室,用于原原种生产的温室、网室200余座;年可生产脱毒苗6500万株、原种1亿粒。其中种薯 “中加6号”亩产可达4吨以上,与现阶段市面上的品种相比,该品种具备栽培难度小,结薯集中性好,耐储性好、产量能力强,鲜食品质好等特点,深受市场欢迎,与一般品种相比,每亩可多增加收入300元左右。目前,公司的种薯已销往山东、山西、广东、广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承担了四子王旗1500余户贫困户的精准脱贫任务,助力地方脱贫攻坚。未来,公司将建立马铃薯一二三产高效融合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链,实效带动国内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循序发展。

产业扶贫

马铃薯开出“脱贫致富花”

贫困地区要可持续发展,贫困农民要稳定脱贫致富,关键要有强有力的产业带动做支撑。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农牧业主导产业,也是农牧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马铃薯的收入占到农牧民种植业收入的1/2,也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种植业产业扶贫的重点。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在提升马铃薯产业软实力上成果丰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引进的内蒙古希森种业公司、美国蓝威斯顿、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公司为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生产加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全市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23家,加工转化率达到38%,年转化鲜薯能力130万吨,精淀粉加工能力23万吨,全粉2.75万吨,薯条7.5万吨,主食产品加工量510吨。马铃薯仓储能力达到230万吨,其中现代化智能仓储能力110万吨,占48%。

记者走进位于察右前旗京蒙产业园的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生态薯都 乌兰察布”主题口号十分醒目。整个展厅以原生态马铃薯为元素,全方位展示了马铃薯的起源、种植、发展和未来,诠释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和马铃薯文化,讲述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京蒙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先进的发展理念、丰富的帮扶力量源源不断汇集到乌兰察布,携手共进的暖风吹遍了乌兰察布脱贫攻坚的战场。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响应京蒙对口帮扶、支援的企业。在京、蒙两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代表中国乃至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休闲马铃薯加工技术引入乌兰察布,与当地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优势相结合,在察右前旗投资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健康休闲食品产业园区。这一举措让乌兰察布的“金蛋蛋”这一地理标志产品催生出新业态,为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这也标志着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落户乌兰察布,就是京蒙扶贫协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乌兰察布有“中国薯都”的称号,一年就可产400多万吨土豆,但乌兰察布马铃薯发展还处于初级产业化水平,迫切需要通过现代化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来提升附加值,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而这正是凯达公司的技术优势所在。在乌兰察布当地政府高效、保姆式服务的推动下,凯达投资5亿元的一期工程于2016年11月25日正式投产,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利表示,未来三年,马铃薯现代产业园核心区建成后,预计马铃薯加工产能达67万吨级,大豆加工产能达6万吨级,玉米加工产能2万吨,冷链蔬菜产能8万吨,年产值达40亿元,年利税达4亿元,可带动50万亩种植基地及3万户农民发展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以产业发展推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公司将继续发挥京蒙合作产业帮扶作用,将东部科技与欠发达地区区域优势产业相结合,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将马铃薯现代产业园推动成为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不断完善园区马铃薯全产业链平台功能,搭建集科技创新、现代加工、规模种植、仓储交易、循环经济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该企业也计划在2020年正式启动马铃薯种业工程,真正形成马铃薯及果蔬产品种植、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链闭环,发挥京蒙高铁以及中欧班列交通运输枢纽战略优势。

高铁时代

马铃薯市场半径拓宽

随着京呼高铁全线通车、集大高铁开工建设,乌兰察布市即将进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迎来高铁经济时代。京呼高铁开通,将大幅拉近“京蒙冀”三地的时空距离,并形成公交化出行的“省际同城经济生活圈”,进一步密切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对促进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促进马铃薯销售和农牧民增收、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改善沿途百姓出行方式、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副市长王国相介绍,高铁的开通对乌兰察布市发展是重大利好,从北京到乌兰察布的高铁1小时40分就可以抵达,意味着两地民众往来交流更便捷。烤土豆、山药鱼等马铃薯美食,马铃薯醋、马铃薯酒和马铃薯酸奶饼等特色新产品,也一定会受到游客的青睐,通过这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可乌兰察布的马铃薯,逐渐让乌兰察布的马铃薯扩大市场。同时距离拉近以后,科研人才的来往也将更加便捷,交流合作定将更加频繁,对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科研加快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在打造“美食+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方面,王国相表示,随着高铁的开通,乌兰察布市与一线城市的距离更近,两地旅游交流也会多起来,通过举办“中俄蒙美食文化节”等旅游节会,充分调动企业、群众、游客参与,相信乌兰察布优质马铃薯做成的菜肴也一定会在游客心中留下印象,随着交流接触频繁,乌兰察布对的马铃薯品质有信心,对马铃薯美食成为旅游地标也有信心。

谋篇布局

马铃薯产业多元化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乌兰察布市已经提前布局,谋划新的更大的发展。

王国相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正在编制2020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核心是立足乌兰察布市资源禀赋与特色,提高马铃薯产业供给质量与综合效益。2020年将重点加强区域布局谋划,优化品种结构,继续对原原种、原种进行补贴,对良繁体系建设进行补贴,对加工企业建设仓储库进行补贴,通过这一系列的补贴进一步夯实我市马铃薯产业基础实施条件,提高了良种覆盖率,提升了马铃薯的品质,也解决了加工企业加工专用薯外购的问题。争取创建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也聘请了中国农科院专家正在编制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

如何多元化发展马铃薯,王国相表示,要把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势发挥出来。由于天然的气候因素,农药施用少,昼夜温差大,造就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绿色的属性,马铃薯在品质上具备比较优势,所以这些年来一直在丰富马铃薯产品上下功夫,也涌现出了马铃薯酸奶饼、马铃薯猴头、薯条等系列产品,还有马铃薯醋、马铃薯酒等新产品,在市场中反响很好。单纯的靠卖原料,在超市中老百姓是很难分辨出哪一颗马铃薯是乌兰察布的,所以乌兰察布市必须推动更多的马铃薯产品上市,实现产品差异化,用品质赢得市场。

奔跑吧,中国薯都!未来马铃薯产业必将会成为乌兰察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强“增长极”。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