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等目标,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调控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把握好流动性投放的力度和节奏,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报告显示,近年来,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三大约束”,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导效率明显提高。
报告认为,无论是从引导贷款投放来看,还是从降低贷款利率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银行的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市场机制运转良好。
报告强调,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继续根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阶段性特点出台有针对性措施,保持货币政策传导效率,进一步缓解实体经济面临的实际困难,对冲疫情的影响。
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表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或继续加强,一方面,确保企业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经营资金的稳定和可持续,维护较为宽裕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宽松的信贷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疏导,对中小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能够精准到位,从支持企业生产的角度帮助稳就业和恢复消费信心。
继续深化LPR(贷款基础利率)改革释放潜力
LPR改革目前有效发挥了促进贷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报告表示,2020年4月中旬,新发放贷款中,利率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占比为28.9%,超过LPR改革前2019年7月的三倍,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已完全被打破。
对于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报告明确,从实际情况看,银行存款利率已出现一定变化,部分银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贷款市场利率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央行强调,下一步,将继续深化LPR改革释放潜力,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加强对转换进度的监测,将金融机构存量企业贷款转换进度纳入MPA和合格审慎评估考核,预计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转换。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后续OMO及MLF利率均有望下降2次左右,进一步带动LPR利率下降,三季度LPR有望降至3.7%左右水平。
对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对于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报告认为,疫情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报告提示,需关注以下风险,一是全球疫情持续时间及负面影响可能超预期。欧美发达国家疫情仍然严重,重启经济的努力效果需要观察。二是主要经济体高度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和溢出效应需密切关注。三是国内经济仍面临较多挑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上升,产业链复工复产的协同配合有待增强,主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需不断夯实。四是我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也存在不确定性。
报告强调,要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有效防控国际疫情的影响。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对可能的外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前瞻性做好政策储备,促进国民经济稳健运行。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