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斤重的大南瓜、紫色的油菜、五彩茄子,顶花带刺的黄瓜……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科普示范基地,“太空蔬菜”长势喜人。
科普基地负责人徐继霞介绍,2012年,她通过呼伦贝尔市科协组织的培训知道了产量高、品种好的“太空育种”,萌发了在家乡种植“太空蔬菜”的想法。在当地科协帮助协调下,徐继霞与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在达斡尔民族乡建起了科普示范基地,共引进14亩“太空蔬菜”,试种植豇豆、黄瓜、西红柿、大白菜等。
种植过程中,科协技术专家在育苗、成熟期、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她指导,让原本不懂技术的徐继霞收获很多。
达斡尔民族乡农民习惯种植玉米和大豆等大田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太空育种”则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绿油油的“太空蔬菜”让徐继霞尝到了科技种植带来的“甜头”。2013年,徐继霞将种植规模扩大至600亩,主要种植受周边市场欢迎的大白菜、黄瓜、角瓜、豇豆等农作物。
“跟着科普示范基地种绿色蔬菜,种子免费,蔬菜回收,种地再不用看天吃饭,旱涝保收。”达斡尔乡贫困户金花说,2018年,徐继霞找到她,不仅传授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还让她在农闲时到基地打工。不到一年,金花家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2020年,徐继霞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主要种植大白菜、黄瓜、油菜等,销售到兴安盟、海拉尔、牙克石、阿荣旗等地。徐继霞说,通过科学种植,每亩地能多收入1000元左右,非农忙时,可以带动16人就业。
“等品种再成熟一些,就可以规模化种植,向市场推广。”徐继霞说,当地政府部门和科协正在努力帮助她将产品打入北京市场。谈到未来,徐继霞充满期待。
达斡尔民族乡科普示范基地是呼伦贝尔市各级科协科技助农、兴农的缩影。多年来,呼伦贝尔市科技协会立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定位,打造基层科协梯队,开展“信息化”跟踪管理,创办特色示范基地,通过跟踪指导、规范化生产、推广普及适用技术,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培训路径狭窄、技能接收不畅等问题。
在各级科协努力下,科普服务成为呼伦贝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润滑剂”。农技协联合体围绕产业发展升级、特色产业技术推广、农村科技人才素质提升、产业扶贫实训等方面开展指导和服务,助推贫困地区群众科技意识提升。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