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转变发生在2016年初,政府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到了村里。驻村工作队跟刘国柱讲政府扶贫政策,跟他讲精准扶贫的种种措施。一句句掏心窝子的话,让刘国柱早已封闭的脱贫心门再次打开。而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工作队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又给了刘国柱搬开贫困大山的勇气和力量。
要住好房子,更要摘穷帽子
在刘国柱的帮扶责任人宋立新看来,刘国柱为了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想干、肯干,更能够接受更多的新思维和理念。人穷不怕,怕的是脑袋也穷。而刘国柱却说,20多岁的宋立新则是“人好、踏实、有头脑”的集合体,更是他的“智多星”。
刘国柱40岁,宋立新20多岁,这两个差了一个辈分的人遇到一起就“黏糊”到一块。
宋立新给刘国柱讲国家的扶贫政策方针和上级的菜单式扶贫怎么实施,刘国柱向宋立新诉说自己想脱贫的各种思路想法。两人一次次的交流,一次次的思维碰撞,最终,在宋立新的参谋下,刘国柱选择了易地搬迁和产业扶持养牛。
面对采访,刘国柱毫不讳言心里的小九九:“其一自己没有房子,盖房费时费力,选择易地搬迁,一家4口人每人最高补助2万元,自己掏点物业费就能够住进楼房,这就解决了住房问题。其二选择产业扶持养牛,一方面自己有一些经验,同时,村里养牛的人挺多,效益也不错,能够向村里人学习技术,两口子养牛能够照料得过来……”
刘国柱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贫困的大山也在扑簌簌掉土。
说干就干。刘国柱一边签订易地搬迁协议,摇号选房,一边张罗着买牛。这时候,刘国柱的困难又来了,政府产业扶贫采取的是“贫困户投资先建、政府验收合格、资金直补到户”的方式,一头奶牛的价格至少1万多块钱,买4头奶牛最少也得5万块钱,刘国柱上哪“淘换”这些钱?
这时候,扶贫驻村书记闻讯赶来了。书记告诉刘国柱,贫困户的这些困难,政府早就考虑到了。政府和银行一起给贫困户想办法,给他们金融扶贫贷款,还不要利息。这下刘国柱乐了,他从银行借了5万块钱赶回来4头奶牛,又用政府的产业补贴偿还了贷款,还建起了牛舍,当上了“牛倌”,走上了养牛脱贫的路子。
只想有间平房,结果住进了楼房!
2016年7月14日,是刘国柱永远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他领到了易地搬迁楼房的钥匙!
当扭动钥匙,打开房门,看着装修好的楼房,刘国柱说:“我想哭,也是真没出息地哭了。”
从刘国柱结婚起,就在二哥家借住,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都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刘国柱扭动新房钥匙,打开的何止是自家的房门,这也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多年的住房梦实现了,刘国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牛养好。
刘国柱说:“习总书记有句话说得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是这样理解的,政府给的政策再好、帮扶的再多,你自己不努力,都白费,都会坐吃山空。我平时除了把自家地种好,其余的精力都用在养牛上了。经常向别人请教养牛的经验,每天割草、弄饲料,精心伺候着奶牛的生活起居。你对牛好,它就会给你回报。”
平实的语言和踏实的行动,就是用奋斗对习总书记提出的“幸福定义”的最好注释。一晃两年多,刘国柱养的牛效益越来越好,他的牛舍里已经活蹦乱跳着3头牛犊,刘国柱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
壮大自己的养牛小事业
刘国柱“搬山”,宋立新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山”已经搬走了一半,宋立新、刘国柱这对忘年交又凑到一块开始了“咬耳朵”。宋立新鼓励刘国柱扩大养殖规模,然后再慢慢把奶牛改良成肉牛,这样经济效益会更好。
人不穷了,心气足了,一口气上五楼也不费劲了。今年刘国柱用自己养的一头黑白花奶牛和一头小牛犊换回了一头西门塔尔肉牛,继续发展壮大着自己的养牛小事业。
如今,日子就像蜜里调油,越过越甜。刘国柱告诉记者,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一家享受到的政府扶持政策还有很多。
刘国柱一家四口每年的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府给都交了,再也不用担心看不起病了;
孩子上学每学期都有教育补助,再也不用为他们的生活费发愁了;
村里开展了贫困户积分制管理,干得好,政府每个月还给积分奖励……
“平时,我除了种好地、养好牛,还在村子周围打工干活,闲的时候还义务帮助邻里邻居干些活。做这些,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越勤奋,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刘国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