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走进林西县林西镇常胜村赵连义家,一缕缕泥土的清香夹杂着蔬菜的芬芳扑面而来,翠绿的南瓜秧爬满了院墙。大棚里,绿的、黄的、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偶尔几个熟透了的,红中透粉,让人垂涎欲滴。女主人张秀兰笑盈盈地把玉米往西侧的园子里一撒,叽叽喳喳的小鸡便争先恐后地去抢食。
“院子里养鸡,房前屋后种南瓜,菜园里还有各种应季蔬菜。这庭院经济不但美化了我的小院,还有不少的收入,真是一举两得。”张秀兰乐呵呵地说。
林西镇辖8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总面积110平方公里。由于地处近郊区,耕地少、传统种植收入不高、规模养殖成本大,全镇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平均年龄超过57周岁,怎样才能带领这支中老年大军真正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以党组织为引领,平衡资源要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整合力量,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奔小康。”林西镇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面对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限制,林西镇立足镇域实际,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巴掌地”,探索推进以小养殖、小田园、小果园、小作坊、小买卖为主的“五小工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多渠道增收。庭院经济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风险低等特点,刚一推行就受到普遍欢迎。
赵连义、张秀兰老两口年过六旬,以前仅靠赵连义一人打零工维持生活。2018年,在得知镇上推广庭院经济时,俩人一商量,就在自家庭院饲养土鸡,还种了果树、蔬菜。
“家里去年养了50只土鸡,每只最少卖100元,仅这一项就有5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卖点蔬菜、水果,一年下来收入10000多元,比我外出打零工强多了。”赵连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2019年,林西镇在总结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同谋划,对“五小工程”进行了扩面优化升级,提出“鼓励小养殖、打造小田园、兼顾小手工”的庭院经济发展思路,在全镇推广以小养殖、小田园、小果园、小作坊、小买卖、小电商为主的“六小工程”。
产业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党组织带头和党员的示范作用。为推动庭院经济蓬勃发展,今年5月,由镇党委牵头,组建了林西镇党建引领庭院经济发展共同体,下设资源配置、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综合服务4个功能型党组织,共有村级党组织、县直单位、合作社、龙头企业和非公社会化服务党组织等联建单位29个。采取“党建引领+村+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引导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以庭院为阵地,发展以肉牛、蔬菜、小笨鸡为主的庭院经济,把庭院的“方寸地”变成增收的“致富园”。
在实施过程中,林西镇突出党建引领作用,以强有力的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强化服务职能,以镇党委为核心,以村党组织为引导,以资源配置和综合服务的14个党组织为依托,8支农民经纪人队伍和8支庭院经济支援服务队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上为庭院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在重点自然村设置庭院经济服务站,探索发展“互联网+庭院经济”,以点对点的方式扩大庭院产品的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收入。
优化资源配置,体现特色融合发展。林西镇将庭院经济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鼓励小养殖、打造小田园、兼顾小手工”的庭院经济发展思路,通过项目带动+项目扶持,推动庭院经济进一步发展。今年,林西镇统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300万元,建设庭院经济小微示范园一处,带动周边农户以庭院为阵地发展农家乐,打造林西镇庭院休闲经济品牌。投资35万元,继续扶持344户贫困户发展小笨鸡养殖,通过庭院小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党建联合体的引领下,林西镇庭院经济蔬菜、小笨鸡、肉牛三个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截至日前,林西镇利用庭院发展小笨鸡养殖50只以上农户1500户,存栏超8万羽,户均增收2000元;发展庭院肉牛400户,存栏8000余头,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庭院蔬菜农户4000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林西镇庭院经济发展联合体以党建统领全局,以发展凝聚人心。将在品牌建设、休闲经济、‘互联网+’上继续发力,引领庭院经济这个‘小’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程中做出‘大’文章。”林西镇党委书记任忠磊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据《赤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