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凉时节,草原染金。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聚宝庄村一排排整齐排列的生态大棚里,一株株樱桃树鲜翠欲滴,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樱桃大棚安装取暖炉,为过冬作准备。
“现在上的是提前升温设施,到明年4月份,进入盛果期的樱桃就能上市了,我们已经跟浙江一家公司签了合同,樱桃一熟他们就来摘,1斤40元!”对于这批“期货”的收益,村支书王万斌满怀憧憬,“咱们这里樱桃品质非常好,28颗左右就1斤重。”
在这片昔日种土豆也产量很低的坡梁旱地上,诱人的大樱桃、成串的“乒乓球”葡萄这些原产于南方的“娇贵”水果,如今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批樱桃“期货”走俏的背后,是这个北疆村庄由内而外的脱胎换骨。
选对一个带头人
今年53岁的王全才,是聚宝庄村的农民。他介绍,就在6年前,多数村民还是以种土豆或小香米维持生计,靠天吃饭,生活捉襟见肘。他家有20多亩地,辛苦一年只能解决温饱。
在多数聚宝庄村人的记忆里,2015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村里建成了连片温棚园区,流转土地有收入,就近务工有工资,“收入一下子翻了十几倍!”王全才认为,这一可喜的变化得益于两个原因: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政策,选对了王书记这个带头人。
王全才所说的王书记,是内蒙古万兴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万斌,也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河人。生于1973年的王万斌,做过呼和浩特市机床附件厂的工人,也从事过建筑行业、养过奶牛,2002年建起了占地1万平方米、年养5000只鸡的养鸡场,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2007年8月,他被宏河镇党委推荐为聚宝庄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开始了他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奔富路的征程。
“聚宝庄村是个移民村,共有232户585人,居住在村里的多数都是上了岁数的。至于地,尽是些荒山荒坡,耕地少,而且全是旱地。”面对这样的现状,王万斌与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发展厚墙体温室大棚,打造聚宝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按照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让农民的土地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走“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大棚果蔬,四季常绿”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打井、上电、平地、修路、建大棚、入管道、拱钢架……建了3年。”王万斌说,他走遍了聚宝庄村的沟沟壑壑、家家户户,跑工地、吃泡面……从2015年以来,已有36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在聚宝庄的山坡上拔地而起。昔日黄沙漫漫的贫瘠土地,如今已成为脱贫攻坚、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新希望。
这是一名“新乡贤”的责任和担当。从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以来,像王万斌一样的一批有奉献精神的乡贤,凭借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等,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说起王万斌,清水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石潮瑞说:“王万斌当支书,一毛钱不挣还倒贴钱,每年投入五六万给村里。”在石潮瑞看来,王万斌从来不是简单地给贫困户捐点款就完事儿,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企业家,热衷于带着村民脱贫,想方设法让贫困户增收,使村民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让聚宝庄从穷乡僻壤变成了“聚宝盆”。
探索一套好机制
立足产业优势,聚宝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三链建设”模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围绕蔬菜、畜禽、瓜果三大主导产业,他们在产业链上已经培养致富能手5名,发展党员2名,2名党员致富能手进入村班子。通过产业链发展瓜果蔬菜大棚,2015年建成150亩,2016年建成80亩,2018年建成50亩……今年,这里又新建成80亩温棚,四季常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60亩。
如今,像王全才一样靠在聚宝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打工致富的人不在少数。“现在园区年产值差不多1000多万元,可以同时吸纳116人进棚务工,按照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的原则,吸纳24名贫困户务工,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王万斌说,园区每年发工资一项就是200多万元,大部分都发给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了。
“再过几天,就把这些外枝剪掉,葡萄树开始休眠,到了12月份再升温,重新发芽。”说起葡萄种植,王万斌显得很专业,“葡萄今年1亩地产4500多斤,发价6块多一斤,收入3万元左右,是大田一亩收入的15倍左右。”
经营一片“增值地”
让贫瘠的土地增值,是聚宝庄变成“聚宝盆”的致富密码。
“农民要想发财,就得让土地变得值钱。”王万斌认真地说,“为什么城市周边村子里的人们都发财了,主要是土地值钱。土地有利用价值,农民才能收益高。”
聚宝庄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所占的土地,大部分是撂荒10多年的斜坡,企业进驻后,运用大型机械设备平整成梯田。“农民的土地不种就没有收益,流转出去以后,他们一亩地一年也能收入150元。”王万斌说。
今年,聚宝庄村经历了春冻,秋天又遇干旱,露地果类都长势不好。“我们把村里的旱地都变成水浇地,这就值钱了。从明年开始聚宝庄将再没有旱地。”王万斌介绍,聚宝庄村今年争取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把宏河的水抽到最高点进行提水灌溉,全部坡梁旱地都上滴灌设施,目前项目已经实施完毕,3000多亩地再不用看老天爷的“眼色”了。“变成水浇地,粮食作物的产量能提高30%—50%,天旱不减产。即便是最简单的外包耕地,也可以从一亩一百块钱涨到一亩三四百块钱。”王万斌说。
明年,聚宝庄村生态大棚里的樱桃树就进入了盛果期,亩产可达到4000斤,已全部“预售”给了浙江客商,按照他们签订的“期货”均价每斤4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16万元。
“130亩大棚樱桃全部进入盛果期,年收入预计能增加到2000多万元。”提及未来,王万斌信心十足:“5年内村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再增加3万元。现在村里人的消费‘养活’着两个商店、两家饭店,大伙儿手头有钱了,生活跟城里人一样,不想做饭的时候,隔三岔五也要下个馆子。”
郑学良 海粼 院秀琴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