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关注 王文彪:“光伏治沙是我人生的新事业”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让群众感受实实在在的“绿色福利” 红色足迹:探访原察哈尔盟第一党支部纪念馆

第3版:关注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4 月 27 日 星期二   03

王文彪:“光伏治沙是我人生的新事业”

作者:

30多年来,亿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彪带领团队征战“死亡之海”库布其沙漠,让其从“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蜕变为一张“沙尘过滤网”,还斗胆向这千里荒漠要经济效益。近日,王文彪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年过花甲的他敞开心扉,诉说了依然要让沙漠释放更多红利的夙愿,向光要电、向沙要绿……“沙漠之子”的激情和动力从何而来?或许既有企业成长的阵痛,更有几十年来艰难创业的底气。

靠智慧与沙漠共存

1988年,29岁的王文彪辞任政府公务员,通过竞聘成为库布其沙漠腹地里一个小盐厂的厂长。面对泛滥的沙尘暴,为了工厂不被沙漠吞噬,他决定从每吨盐的利润中截留5元人民币用于治沙、种树、修路。

就这样,王文彪带领企业在中国第七大沙漠中艰难开路、踽踽前行……33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盐厂已华丽变身为总资产近千亿元的亿利集团,亿利人从简单的种10棵树只能活1棵,到大面积复合种植既适合沙漠干燥环境又具有经济价值的“林、草、药材”,在沙漠里筑起了绿色生态屏障,既要‘绿’,也要‘利’,先后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曾对中国媒体说,“我几乎走遍了全球所有的沙漠,看到的都是沙漠与绿色在不断抗争,与人不断抗争。但中国的库布其不一样,这里的人们靠智慧与沙漠共存。”

在治沙这条孤独而艰难的道路上,王文彪坚持了30多年,如今他仍然决定心无旁骛地做下去。“光伏治沙是亿利确定的第一主业,也是我人生的新事业,”王文彪也将其看作是他毕生的追求,“我将围绕光伏治沙这个产业,在中国做,在世界做,把它做成,把它做好,做出样子。这是我这个年龄段讲的话。”亿利的第二主业是生态治理,“沙漠要先有生态保障,才能推动光伏治沙产业落地。”

王文彪介绍,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正在做一项研究——估算我国的荒漠化土地究竟能承载多大的碳汇。而他也提出,荒漠化地区的光伏发电规模在“十四五”期间应该占到光伏发电总体规模的一半以上。如此,它的减排量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王文彪感受着时代带给他的巨大红利,“治理沙漠是生态增汇,发展光伏是新能源减排,这是亿利的‘双向碳中和’模式,而且库布其经过8年探索的经验和模式一定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治理荒漠、发展新能源产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亿利在双碳路线上的空间和希望。”

回应社会舆论的4个拷问

库布其治沙模式的成功让王文彪成就斐然,他曾在2017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终身成就奖”。然而,荣誉满贯并未让他真正释然,因为不少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

“一开始,亿利就选择了一条没人敢走的路,可以说一出生就在试错。”王文彪总结33年的治沙路,“这条路本身就是风险,亿利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始终在借鉴,在检讨。”

他说:“社会舆论无非是质疑4个问题:首先,治理沙漠短期内无法获得经济效益,作为商人,你为什么会做这件事?第二,你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动作频频,是不是在作秀?第三,33年治理沙漠,你用的究竟是什么钱,钱从哪里来?第四,你说治理了大面积的沙漠,真的有那么多吗?”王文彪感慨:“事情做起来很难,但树是真正长在了沙漠上,卫星是有眼睛的,亿利治沙的经济账、生态账经得起计算。”

王文彪由衷感慨,所有职业中企业家是最苦的。“作为企业家,别人没法取代你的角色,特别在企业转型爬坡期,很多事情必须亲力亲为。要亲自布局、亲自谋划、亲自坐镇,还得亲自挂帅,甚至亲自出征,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做成,仅靠发号施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又补充,“企业家除了靠自己不断学习和创新,更重要的是如何坚守、坚持,能不能沉下去,能不能忍得住。”他始终觉得这是对每个企业家的考验,“只要你认为你做的事是正确的,就应该心无旁骛、义无反顾,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你决策的正确性、方向的正确性。”

利润是企业长续的基础。“大家都关心亿利治沙到底得到了什么,通过近十年的检验,我们可以说,已经在沙漠治理上尝到了甜头。”前几年,在光伏行业备受诟病的混沌期,亿利集团坚持光伏治沙,把沙漠中丰富的光能开发为终端的民用能源,至今已有8年,并同步带动了沙漠的治理和农牧产业,为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在沙漠问题的实践上开辟出了一条新路。王文彪认为,光伏治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模式,以经济收益为主,带动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好契合了国家战略。”他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创新复制库布其的光伏治沙模式,在中国的库布其、毛乌素、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科尔沁等地全面布局。

亿利集团30多年治沙究竟是不是作秀?王文彪显然对“作秀”这个词十分抵触,“我们把库布其的产业特色归纳为六生态:生态修复、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科技、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它是一个综合体。亿利治沙是企业战略,无论是与过去的脱贫攻坚,还是现在的乡村振兴,包括当今国家的碳中和战略,都是极度吻合的。”

在人们心中,沙漠一向是负面的、绝望的、荒凉的、对人类有害的,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发展长河,哪里有沙漠,哪里就有贫困,哪里的生态就脆弱,但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无疑为中国和世界的荒漠化治理做出了榜样。“不敢说是标杆,最起码进行了大量实践,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20世纪90年代,亿利从与库布其同纬度的美国西雅图沙地上,引进了一批三角叶杨树种,用水量很大,长得却不高。“我认为这就是重大的失误”,王文彪说,“后来我们在沙漠化地区不再种植大型乔木,统统走灌木路线,种植具有‘五耐’特质的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碱、耐风、耐辐射。”经过了多年实践和经验总结,亿利集团发现了荒漠化育种的重要性,因此在西部建立了规模较大的种质资源库,多年来积淀了丰富的种质技术。如今,这些种质技术不仅解决了荒漠化地区种子的技术问题,也破解了整个高原高海拔地区的种子难题。

企业和人一样也有三高

33年来,王文彪一直心无旁骛地做两件事,第一件是沙漠治理,第二件是带领企业进行三次大跨越。

“20世纪80年代,我们在沙漠里做盐化工生产,产业基础十分落后。到了90年代,我们依托库布其沙漠周边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开始转型煤化工产业,比如PVC、乙二醇的生产,做得很精细,这几年效益不错。到今天来看,这些产业也不落后。近几年,企业利用治沙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找到了光伏治沙的转型之路。”

在内蒙古两大工业园区,亿利集团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比如我们最早做垃圾处理和水泥生产时,就采用冀东控股、亿利参股的模式;比如做煤气化开发,我们就购买法国公司的气,但他们是我们亿利产业链条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的乙二醇生产,就与山东的大国企合作;沙漠光伏与中广核集团、正泰集团合作。”王文彪表示,“煤基新材料正在加速延伸产业链,并支持推动亿利向光伏与氢能源业务的创新升级,集中优势资源,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光伏治沙与氢能的融合。”

亿利始终在成长,这是作为企业决策人的王文彪坚信的。但近几年,亿利承受的压力非常大,对此,他坦言,“就像有的人年纪大了,身体会出现‘三高’,企业的生命历程亦如此,这是自然规律。这两年,大家所处的大环境是一致的,亿利也和别的民营企业一样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雷同,我把它们称作企业的‘三高’。目前大家都处在压杠杆、要‘瘦身’的多重压力下,这就是对我们的考验,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进入了最好的调整期。为此,亿利提出‘四做’,做‘瘦身’,做科技,做现金流,做质量。如果没有这种压力,可能永远也不会去调整自己。”

他说,每个企业的“三高”轻重程度不一样,在“三高”预警的时候,谁转型瘦身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谁就能活下去,再不转型就会真正要了命,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这种紧迫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所以,作为企业决策者,你认为你很高明、很聪明、很睿智,实则不然,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企业决策者犯的错误就是太过自信。所以我们日夜思考,如何‘转型瘦身’?”

“没有科技的加持是万万不能的。”在王文彪看来,亿利集团加强了科技的注入后,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因此,加快推进、加大力度搞科技创新是目前迫切需要的。“聚焦科技重点应该怎么做?自主研发、联合研发、重组研发。在新能源这个领域,我们就重组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如以色列的技术、美国的技术。”

尽管亿利集团在治沙方面已经名声斐然,但王文彪认为天外有天,总有比自己做得好的。“所以我们也重组联合,亿利以生态科技服务为主业的生态板块即将上市,同时把大数据、生态天眼、种质资源、生态科技服务、生态修复服务等技术融入其中。”

聚焦主业,做强主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执行力破解“三高”,不断提升经营质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十四五”时期推动库布其产业层次提升……王文彪正带领着亿利团队谋定而后动。 李辽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