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产经 再造一座河套粮仓 阿荣旗:又到樱桃成熟季  体验采摘正当时 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肉驴交易集市 品质创新  产业兴农 乌兰布和沙漠里种植有机山药 沙棘产业开启致富路 “问”得清水来 百姓俱开怀 赤峰市松山区气象局 开展党史夜校学习活动 赤峰市松山区气象局 开展学党史知识抢答活动

第7版:产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5 月 25 日 星期二   07

再造一座河套粮仓

作者:

“地好了,甭管种什么,收成都差不了。”这个时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义丰村村民杨建平忙着往地里卸有机肥。“去年一亩地收了1500多斤玉米,今年我打算再种点黄金瓜,收入肯定更可观。”杨建平开心地说,“荒废了多年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咱自己得加油干啊!”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地处河套地区核心地带的巴彦淖尔市,聚焦耕地种子协同发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大做强种业,培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努力“再造一座河套粮仓”。

盐碱地上造良田,昔日“废地”变“沃土”

河套平原位于黄河几字湾处,丰沛的水资源哺育着千万亩耕地,让河套灌区赢得了“塞外粮仓”的美誉。然而,长期引黄灌溉,也给河套的土地带来了盐碱之痛。每年约有140万吨盐分滞留在灌区中,由于地势低、气候干燥、蒸发量大,盐随水来,水去盐存,河套灌区的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

“冬春白茫茫,就是不打粮。”这是曾经流传在义丰村的一句顺口溜。杨建平说,“俺家有50亩玉米地,过去20多亩是重度盐碱地,种啥啥不行。”

这两年再到义丰村,每逢秋收,金灿灿的玉米堆满了各家的粮仓。杨建平感慨,“地好了,咱也尝尝丰收的滋味!”

丰收的背后,是巴彦淖尔改造盐碱地的决心和努力。“必须把盐碱地改造好。”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说:“目前全市粮食年产量稳定在60亿吨,如果把盐碱地改造好,就能再增加60亿吨,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河套粮食主产区。”

改良盐碱地势在必行,但谈何容易。河套灌区现有耕地1100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地257万亩,中度盐碱地148万亩,重度盐碱地79万亩。484万亩盐碱化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44%。

如何排碱洗盐、改良土壤?巴彦淖尔市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土肥站等多家科研院校机构牵手合作,共同向难题挑战,联合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工作。

“盐碱地成因复杂,盐分运行规律又极难掌握。”五原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靳存旺说,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盐碱地,一年当中,科研人员要取4000个土样进行上万次的化验、分析和对比。

经过大量试验,“五位一体”的综合改良措施“出炉”:施用脱硫石膏改碱、掺混明沙降容、增施有机肥壮苗、施用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对于中、重度盐碱地,再配合上膜下秸和暗管排盐技术,从而达到降低地下水位和排盐的双重效果。

经过改良,昔日盐霜皑皑的连片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每亩效益也足足翻了一番。配合土壤改良,巴彦淖尔市规划了484万亩盐碱化耕地“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巴彦淖尔市将统筹推进盐碱地改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达到有效治理盐碱地、提升耕地质量、农民增收和生态修复的多元化目标。

打好种业翻身仗,让国产种子强起来

河套地区光照充足,适宜向日葵生长。数据显示,2010年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种植面积达400万亩,占全国向日葵总面积的27%。

但是,种什么品种的向日葵一直困扰着乡亲们。前些年,乡亲们一直种当地品种,一亩地产300多斤,一斤只卖几毛钱。2000年,国外的杂交食葵品种进入当地。杭锦后旗蛮会镇蛮会村村民周得意回忆:“亩产能上500斤,而且个大饱满,一斤能卖3块多钱,大家都抢着种。”

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淡海清说:“2010年时,农民种的葵花几乎全部都是国外品种了。”凭借市场优势,国外种子价格一路上涨,最高时一粒种子就卖到7毛多,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提升国产品种的竞争优势刻不容缓。2010年,五原县种子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科技研发。经过上万次排列组合、培育试验后,终于在2012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葵花品种。

“这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产量高、抗性好、籽粒大,口感香甜酥脆,更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中国葵花产业联盟理事长张永平说,“国产品种还帮助种植户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入。仅巴彦淖尔市周边农民葵花种子费用就比前些年节省了6亿多元。”

“新种子,我一开始只试着种了10亩,没想到效果很好。”周得意说,“去年我全部改种了新品种,产量和收入都蹿了一大截。”

福州客商邓志宏,从事葵花籽采购已有10多年。他告诉记者,巴彦淖尔市的国产葵花籽品质高,是高端炒货原料的首选,“我们公司每年50%的原料都从巴彦淖尔采购。”

“河套地区是国家的粮食主产区,种子问题不能含糊。”常志刚介绍说:“不只是葵花种子,我们和国内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合作,建起了种质资源库,把传统的种子资源保护起来。目前,我们绝大部分农作物种子都用上了本土产品。”

在巴彦淖尔市采访,一个像粮仓造型的大型建筑群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个基因库收集的是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的作物品种。”巴彦淖尔市委常委、副市长邱永红介绍:“保护种质资源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形成合力,大家携手行动,共同为国家种质资源安全作贡献。”

打造统一品牌,让“老”产品实现“新”价值

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的优质农产品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出售,品牌杂而散,好产品没有卖出好价钱。

一次次参加全国农业博览会,让巴彦淖尔人思考:“东北的好大米卖到100元一斤,我们河套有优质的小麦、葵花,为什么卖不上好价钱?”

巴彦淖尔决定从创品牌上找突破口。2018年9月,“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亮相。巴彦淖尔市与中国标准化研究所合作,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实验室和联合质量管理中心,发布“天赋河套”标准38个品类、94项次,修订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183项,推进157家龙头企业实现“一品一码”追溯管理。

兆丰面业是第一批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品牌的企业之一。企业负责人白保林介绍:“我们把传统的碾子机械化了,用最严格的标准精选小麦,品种选育也不断改良,就是要千方百计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天赋河套’这个品牌的含金量。”据《人民日报》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