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娜)5月27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慧宇现场发布了我区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及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成效。
据了解,内蒙古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之一,自治区拥有野生维管植物144科,占全国维管植物科的47.5%,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13种。全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动物名录101种,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录26种。
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0.8%;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90%以上,全区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全区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969万公顷,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0.46%,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截止2020年底,全区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82个,总面积1267.04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71%;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比2013年增加1.9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5.27亿立方米,增加1.82亿立方米;全区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比本世纪初的30%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同时,自治区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国家重点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工程。2020年,全区草原综合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5%,比本世纪初的30%提高了1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区完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治理7197.5万亩,占全国治理任务的40%以上。目前,全区湿地总面积达到9015.9万亩,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26%,居全国第三位。
下一步,我区将建立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全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监测和评估,推动自治区生态监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共享,整合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加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监管,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11日至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契合了《公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