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专题 孙旭:中国武术未来的传承模式和发展方向

第3版:专题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三   03

孙旭:中国武术未来的传承模式和发展方向

作者:

人物简介

孙旭:现任中国武术散打协会副主席,全国武术散打推广大使。曾经担任蒙古国拳击协会副主席。受家族影响,9岁开始习练张策通背拳,后期致力于中国武术的传承和推广。2007年——2014年在泰国曼谷伦披尼拳场从事运动员生涯习练泰拳和自由搏击,期间参加多项赛事,获得诸多荣誉。在蒙古国期间,为中外武术交流做出了贡献。

所获荣誉包括:

2018年1月31日,被蒙古国奥委会授予最高荣誉金星奖。

2018年5月17日,被蒙古国体育运动局授予最高荣誉金质奖章。

2018年6月16日,被蒙古国总理乌赫那·呼日勒苏赫授予“苏赫巴特尔奖”。

2018年9月2日,被蒙古国体育运动局授予“国家级民族体育贡献奖”。

2019年1月17日,被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总统阿列克谢·齐杰诺夫授予“布里亚特共和国功勋奖章”。

2019年10月19日,被蒙古国前总统、人民革命党主席恩赫巴亚尔授予“蒙古人民革命党最高体育事业贡献奖”。被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授予“乌兰巴托荣誉市民”称号 。

2019年6月7日,被蒙古国国防部授予“最高和平贡献奖”。

见到孙旭的当天,只见他正忙于当地的一项公益事业,今年30多岁的孙旭,体格壮健、肌肉发达,他走起路来一阵风,说话底气十足,全身上下透着习武之人的饱满精神劲儿。

身为中国武术散打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散打推广大使的孙旭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太爷爷孙守寺与臂圣张策亦师亦友,是张策通背拳传人,并形成了自己的派系。孙守寺曾经担任北洋军奉系首领张作霖的贴身保镖。

为了更好地传承张策通背拳孙守寺派拳术,孙旭用了2年的时间依据奶奶和太奶奶的口授,回忆撰写了孙守寺传—东北王张作霖贴身保镖孙守寺的传奇人生一书,记录了孙守寺平凡而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该书由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据了解,孙守寺是少林寺下院石沟寺多位法师的爱徒,孙守寺一生公正不阿、行侠仗义,他力主抗日不惜以身赴死。

有了孙守寺的榜样和爷爷的言传身教,孙旭从习武的第一天起就励志对所学武术融会贯通,在长期的习武过程中,孙守寺坚持正确的习练方法,熟练掌握了张策通背拳孙守寺派拳法,在习练中整理并完整记录了张策通背拳孙守寺派拳谱。在孙旭的记忆中,奶奶健在时经常给孙旭讲孙守寺习武和日本人斗争的故事,受家庭的熏陶,孙旭自幼树立了正确的武术观,9岁那年,常在爷爷孙景巨(张策通背拳传人)的指导下习练通背拳武术基本功,张策通背拳是孙旭最早接触和习练的拳术。

爱上了武术的孙旭常常在课余时间练习武术,慢慢地,孙旭便走上了爱武习武这条路,由于身怀传承使命和为国争光的远大抱负,习练武术并为之进行正确科学的传承成为孙旭一生追求的事业,作为张策通背拳孙守寺派第四代传人,多年间,有着武术功底的孙旭在国内外多种武术竞技比赛中获得诸多荣誉,成为业界的佼佼者。家族崇尚的武术传承的理念练就了孙旭对中华武术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对武术传承方式的正确阐释和精准把握。

立志为中国武术传承做贡献

中国武术作为最古老的武术之一,有着数千年的的历史,中国武术的组成包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两个重要部分,与摔跤、格斗不同,武术具有极高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武术传承的优劣好坏,对其继承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孙旭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在孙旭的理解中,武术应该是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一种可以传世的技能。在孙旭看来,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最真实的反映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武术还表现在它对世人强生健体等方面呈现的积极效益。中国武术所透显的中华文化智慧,如“动静互转”的气血调理之功、“内外合一”的身心修炼之法、“自然而不强为的运动规律”等蕴含阴阳互补哲学思想的武术功法习练理念,对当今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因身体机能衰退所引发的多元化疾病,能够提供独具中国特色的身体锻炼方案。

他理解中的武术定位应该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就广义而言,武术一直在人类的文化范畴之中,这种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在为人服务。显然,武术是人类斗争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文化产物。而中华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孙旭称,如果回顾武术在中国古代的作用,就能明白习练武术的精髓,古代,武术是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但这绝不是后来部分习武者将武术误读为“好勇斗狠”成为斗殴的资本。

孙旭暗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武术正名,消除人们对武术传承及习练武术的误解,而孙旭认为自己当下要做的就是必须尽快找寻一条新渠道、新方法和新模式,为中华武术的科学传承尽力。

孙旭虽身怀绝技,但一时却找不到报效国家、传承武术技能的用武之地,孙旭为此常常陷入苦恼,他曾经一度设想着要为武术传承和发展做点什么,他通过呼吁有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应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相关武术科学传承的重要性,试图探索一条武术传承发展的新路子,但苦于没有资金和通道以及有关政策支持,孙旭的一腔希冀,只能在等待中慢慢流逝。

2007年初,鉴于传播武术文化的宗旨,为了更好进行武术传承事业,孙旭先后辗转泰国和蒙古国,借以了解国外的泰拳和自由搏击等商业化推广现状的同时,推广中国武术,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孙旭开始接触泰拳、习练泰拳,从2007年至2014年的7年间,有着中华武术功底的孙旭在泰国从事自由搏击和泰拳的习练,期间参加了当地的大量赛事,成绩斐然,获得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功夫不负有心人,身在泰国的孙旭静下来常常思考泰拳、自由搏击和中华武术的不同,他在总结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时,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武术应该是与中国京剧一样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沉淀。他说,武术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核心的武术精神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和研究,只有正确认识中华武术和其精神特点,深刻理解武术文化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民族内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扬中国武术精神,传承中华武术。

孙旭试着静下心来考虑祖辈在武术传承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他深知,一个习武者最基本的习武观点应该是文化和精神层面介入,习武并对武术进行传承是一种责任,一种神圣的使命,而不是对武术定义的一种偏离和对培养武术继承人短期效应的认知。

武术传承现状

孙旭回忆,一段时期以来,中华武术被部分习武者错误地定位,习武的宗旨不再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而被狭义的局限于练到什么成就、能打几个人的层面上,武术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被无限扭曲,成为习武人要挟他人的筹码,为所欲为,将习武演变成打架斗殴、好勇斗狠的代名词。

在孙旭的眼中,目前好多地方所谓的武术培训机构对武术本身的定义和概念存在严重误读,个别所谓的传承人以盈利为目的,对习武者进行定向培养,进行短期定向速成,个别掌握一些武术皮毛的所谓习武者,流向社会上有需求的所谓“保安”岗,更有甚者成为黑社会的保镖,从而构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孙旭举例说,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人习练一段时间某种搏击散打等后,习练动机不纯,不去吸纳武术的文化和精神精髓,而是认为自己掌握了一些武功,就高高在上,常常高调向他人示威和挑衅,具有攻击性,成为新的社会不安定因子,如果一味放任这个群体的增加,地方治安形势会更严峻、治安压力会更大。

武术传承的不正常现象由来已久,问题关键出在传承人身上。在孙旭看来,一些武术培训基地或机构的主管部门考量的已经不再是武术的传承,他们急功近利,摧毁了武术传承的本意,玷污了武术的要义和美名,危害极大,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武术传承阻碍。同时,有一些练武的苗子,不属于体制内的运动员,他们在部分启蒙教练(传承人)的影响下,由于种种原因,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不愿意进入体制内长期浪迹社会,有的沦落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帮凶,给社会治安埋下隐患。

为了深挖武术培训背后的黑幕,孙旭从2015年开始致力于对全国各地特别是中部及南方一些省市的各种武术培训机构、基地(学校)等进行走访调研,在调研中,孙旭自掏腰包,不辞劳苦,几乎走遍了中国习武习俗比较发达的地区,期间得到了爱人和家人的强有力幕后支持。

走访中,他发现部分武术传承人将自己塑造成所谓的成功大师,以招收学生和徒弟为由头建立起以武术传承为借口的小圈子,以赚取利益为目的招兵买马,有些传承人为了养家糊口,因为所学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不能尽全力传授功夫。多半“形”有余而力不足。由此相互排挤,商业炒作行为屡见不鲜,为中华武术的科学传承蒙上了阴影。

孙旭说,有一次在南方一地走访时,与一位自称拳术大师的传承人进行过一次对话,当时这位大师说不清楚武术传承的内容和内涵、说不清楚武术的历史沿革和传承脉络、说不清楚武术的未来发展走向和兴盛的标志,毫无武术文化道德可言。孙旭认为,武术传承要精神内敛,要尊师重道,而部分传承人往往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自己的把戏,只强调门派和所谓的暂时成功,是玷污中华武术,会使武术传承误入歧途。

习武之人从古至今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骨子里那种顶天立地的精神,传递着练武人的正能量,但凡武林门派,皆以慈善积德,行侠仗义为怀。孙旭说,目前,在武术圈子出现了为了利益吵作行为,这种行为使武术界不得安宁,中国的功夫需要一个良性的传承和发展,而不能任由小人为了利益践踏武术传承的本意。

事实上,武术不仅仅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更是体育运动的一个“综合体”,习练武术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而作为传承人更需具备爱国的情怀,优秀的职业道德和传承人所必需具备的水平和能力。孙旭认为,违背了武术传承的文化精神本意,就是对武术传承的一种扭曲。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中华武术的传承应该是历史、现在、未来的一个真正的武术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延续。孙旭认为,习武之人应该首先端正习武态度,正确认知武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外延,简单地说,习武及武术传承人应首先具备爱国的血性,才能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中华武术,让中国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孙旭说,当前,不仅在国内提倡中国武术的传承、普及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自信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积淀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且始终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正向效能的中国武术,肩负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载体使命。

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武术,其传承、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在孙旭的构思中,武术的传承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的、能够延续的模式,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传承人进入门槛和标准,明确传承人应该具备的能力,要对各种武术派别进行科学认真分类,对习武者的道德水准、爱国情操进行严格把关。只有武术传承标准的制定和出台,把那些真正致力于武术传承为人师表的能人选拔进入武术传承者队伍,精准把握国家对于武术传承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出台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和目标,方能根除武术传承中的不正常极端畸形现象,挽救当下武术传承面临的困境。

武术传承的未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武术管理与发展机构大力提倡“新武术”运动,武术被人为分割成了传统武术和新编竞技武术,或者叫自选武术。之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又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积极推广竞赛场上的自选武术,另一方面对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目的是通过制定各种有效措施,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确保武术事业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孙旭解释,依照国家发展武术事业的大方向,未来中国武术的发展将会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条是用来强身健体和比赛竞技的套路武术,另一种则是通过专业的训练,为军队培养能够用于实战的武术能人。无论如何,都需要净化武术传承的基本面,特别是对传承人的筛选和把关和武术传承的方向至关重要。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拳种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相关部门登记的拳种就有100多个,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拳种都要多,这既体现了漫长的中国武术发展历史,也见证了中国功夫博大精深。

从某些方面讲,各种武术比赛竞技也是为了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然而,当不同门派拳种在相互交融时,各门派拳种传承人都在极尽所能保留自己的技能和做派,背离了武术传承的初衷和主题。在孙旭的语境里,武术传承的短期效应是他永远深恶痛绝的,他举例说,当某一种拳术被传承人用速成习练的方法用于培养、传授习练者时,一个相对弱小的习练者可能在短期内具备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武打技能,最为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习练者没有发挥出习武者应有的作用,而是误入歧途,为武术传承埋下了祸根。

当下武术传承的定位出现了严重问题,部分武术教练传承方式的偏离害人害己,武术的传承应该还包括对武术传承的态度、责任和方法,武术传承不应该单单为了牟利,传承人要具备良好的传承品德和正确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在孙旭看来,以比赛的形式将取胜定义为终极目标,不会使武术传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武术的传承不能陷入盲目对抗的陷阱,传承机构要对武术传承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深刻的认知和把握,要及时纠正传承意识,传承人不能以收多少徒弟定论自己的能力,如果今后武术传承的路继续走偏,将会断送中国武术的未来。

为军队培养特殊人才,可能是今后武术人才培养和传承的一个方向,孙旭表示,古代大部分习武者均为报效国家而进入军队,他们血气方刚,作战勇猛,作用崇高。未来中国武术可能对现实世界可能出现的诸多冲突、战乱、恐怖威胁等困难挑战具有独特贡献。比如,中国武术在双方交流中所彰显的攻防对抗智慧,如“以逸待劳”的克敌之法、“点到为止”的御人之术、“拂袖而去”的实力考量等谋略,所能达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效益,希望对当今世界部分地区存在的摩擦、争端、冲突等问题解决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他说,在武术的推广过程中,希望更多的武术爱好者明确武术的要义,为什么要习武,怎样习武?要从接触武术的第一天起就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中报效国家。同时,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要走出去,在世界上形成新的影响力,将武术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是每位武术传承人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2017年7月,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指出“要丰富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内涵和领域,打造人文交流国际知名品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重点支持汉语、中医药、武术、美食、节日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中国武术给予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整体效益充分肯定,使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合作民意基础的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合作层次不断跃上新台阶。

孙旭的习武传承经历与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不谋而合,孙旭除在泰国进行与武术相关的交流外,还长期在蒙古国担任蒙古国拳击协会副主席,在蒙古国期间,向蒙古国体育运动局下设的青年训练基地捐献价值100多万的物品,帮助当地孤儿训练营开展正常训练。事后,蒙古国有关部门专门给孙旭送来感谢信,以表彰孙旭对中华武术在蒙古国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的贡献。

孙旭在蒙古国的突出表现,深刻印在了蒙古国人民的心中,蒙古国通过外交渠道对孙旭的行为进行了表扬通报。一次,孙旭回国途中经蒙古国海关,因护照磨损信息不清被滞留,后来得知孙旭在蒙古国的所作所为后,海关破例开行绿色通道,称赞孙旭是中蒙武术文化的使者,孙旭的付出在蒙古国得到验证。

2018年6月16日,蒙古国奥委会举行了一场盛大而又特别的颁奖典礼。此次活动,是由蒙古国总理乌赫那·呼日勒苏赫签署总理令,用以表彰孙旭对蒙古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支持和在保护蒙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仅于此,总理还特地为孙旭颁发蒙古国国家级奖项“苏赫巴特尔奖”。

事实上,中国武术在国家层面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项目,被给予前所未有的全方位行政力量支持。这使得中国武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进入新阶段,呈现其“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载体效能。

孙旭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日益成为国际共识的新形势下,中国武术应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作为承载“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文化载体,在人文交流合作方面释放正向融通效能。这既是这个时代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赋予的新型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武术自身适应时代发展所应具有的责任担当。

孙旭认为,下一步要从武术传承的根本抓起,对培训团队和教练要进行严格的准入,不能以盲目地组织进行商业赛事为主业,武术传承应该是一种技能的延续,而不应该过早地形成一个行业。

他分析,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慢慢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如今已经从多个方面出现了危机:即武术成了“舞术”,传承人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武本理论、训练程序的不科学性,导致擂台赛散打成为“假打”。他说,中国武术传承形式和体制不改革就会葬送中国武术的未来。

武术是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孙旭认为,在继承武术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客观科学的理念,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使中国武术沿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使武术得到有力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推动建立良好的大环境引导体制,建立适合中国武术传承的民间团体和机构蓬勃发展新机制。只有这样,中国武术的传承才有出路。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