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于日前出台。长期处方并不是“新面孔”,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就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慢性病患者可以由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探索多种形式满足患者用药需求”。此后,多地先后开启试点工作。那么,医患双方对长期处方服务反响如何?在推行该项服务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待解?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基层医疗机构。
“为频繁取药所苦者”
不在少数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门诊医生针对患者的处方用量,都会遵从急诊处方不超过3天、门诊普通处方不超过7天的药物用量,但这也给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带来不便。
“长期处方,我们可太欢迎了。”68岁的韩女士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她30年前就患上了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又先后患了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没有长期处方时,一提拿药就犯怵。”那时候,韩女士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
韩女士家距离最近的北京市朝阳区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两公里,虽然不算远,但由于家门口附近没有公交车站,因此韩女士每次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都选择骑自行车。韩女士说,但现在路上汽车很多,自己年龄大了,骑自行车来来去去也心慌。就这样,每拿一次药,往返的交通时间再加上挂号、就诊、取药时间等,她每次都至少耗费两小时。
65岁的王女士承受了更大压力。近几年,她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需要到不同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长期处方服务时,她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一次药。
这样“为频繁取药所苦”的患者不在少数。仅就需要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服务的高血压患者有6600余人。今年5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显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45亿人。
“家庭医生对我的健康
了如指掌”
长期处方是指具备条件的医师按照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开具用量适当增加的处方。根据患者诊疗需要,长期处方的处方量一般在4周内;根据慢性病特点,病情稳定的患者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2周。
2019年,王女士与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中心为她建立了健康档案,葛红成为她的家庭医生。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为减少疫情期间市民到医疗机构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北京相继出台了慢性病长处方、互联网复诊医疗等多项举措,规定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阻肺等病情稳定需长期服用同一类药物的患者,一次可开具不超过12周的长期处方。
考虑到王女士频繁来社区取药不便,还可能增加新冠感染风险,葛红对王女士的健康状况和病情控制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王女士用药依从性良好、病情控制平稳、用药方案稳定,符合长期处方用药要求。葛红将长期处方药品使用说明和存在的使用风险详细告知了王女士,并为其开具了3个月的药量。
服药期间,葛红每隔十天半月就会联系王女士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王女士也会定期自测血糖血压等,出现波动或产生疑问便及时联系葛红询问处理。“葛医生对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长期处方解决了我的大问题。”王女士说。
疫情期间,河南省同样开展了慢病患者长期处方服务。“目前是给符合条件的患者一次性开具4周的药量。家庭医生和患者之间都非常熟悉,他们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保持密切的联系,既可以及时监测病情,又节省了双方的时间。”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焦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晨光说。
病种还能再扩充一些吗
长期处方服务广受好评,很多患者享受到了该服务带来的便利,然而还有更多患者因其所患疾病病种不符合长期处方开具要求而吃了“闭门羹”。将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科长邵华就多次无奈拒绝了患者的请求。
目前,我国不同地区对长期处方的病种、用药时常、药品目录及配套措施等规定不尽相同。比如,北京市2017年规定,对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四类慢性病患者提供最长不超过两个月药品用量的长处方服务。2019年6月,北京市又在以上四类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基础上,配合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推出慢阻肺1个月长处方的服务。
2020年7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长处方管理规范文件规定,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阻肺、慢性肾脏、脑卒中、慢性前列腺、慢性心力衰竭、其他常用慢性病9个类别的137个药品纳入了长处方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国家集中采购的药品。
广东省广州市规定,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20余种医保一类门诊特定病种待遇的参保人,在二级及二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经诊治医生评估可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同步支持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至1个月。
对此,《规范》要求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处方适用疾病病种及长期处方用药范围。相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将等来属于自己的“政策福音”,摆脱频繁奔波取药之苦。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