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葵花田,浩瀚明亮的星空,金盏银盘菊花心的黄芪散发出甜甜的豆香味……刚过去的暑假,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北疆新农人”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假期。
一群20岁左右的大学生跟着团队指导教师汤伟第一次来到固阳县兴顺西镇妥忽洞村委会大毛忽洞村,双脚站在田间的泥土上,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了新时代的希望田野,用他们的独特视角讲述了田野上的故事。
起点:
眼前的新农村太美太壮观
“非常震撼,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样。”这是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张玉泽第一次作为“新农人”参加团队活动。
“我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荞麦花、葵花,遇到了专门来固阳放蜂的养蜂人,还走进了几千亩绿油油的黄芪田地……那景象不亚于影视作品里的欧洲庄园,真的是太美、太壮观了!”指导教师汤伟和创建这个团队的学生杨世俊,跟团队的同学们一样,说起这次助农公益活动,都十分兴奋。
2017年,当时还是大二学生的杨世俊参加完首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后,回到学校便创建了这支名为“北疆新农人”的公益性大学生创业助农团队。2021年,团队决定着眼本地,多次去固阳寻找合作点。在途中,汤伟反复看到“中国固阳·正北黄芪之乡”的硕大广告牌,由此便萌生了“这么好的东西让更多人知道”的想法。
于是,“北疆新农人”跟规模种植黄芪的固阳县永茂丰农牧业专业合作一拍即合。
7月19日,7个学生跟着汤伟从学校出发,在通往乡间的公路上,他们看到了新农村的样子,心胸一下子跟着辽阔的田野放大开来。镜头里,从起点开始便是满满的惊喜。
田间:
镜头下的黄芪走向五湖四海
来到永茂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黄芪基地,学生们第一次看到生长在泥土中的黄芪。
“我们2010年刚来的时候,这村里啥也没有。2015年我们从零开始打造有机黄芪基地。现在6000亩基地每年能产1000吨的有机黄芪。可以带动周围7个自然村100多个村民打工就业,每年这项支出不低于150万元。真的是抱着振兴乡村的情怀干成了今天这一番事业。”在“新农人”的镜头里,这片乡土的变化通过“老农人”永茂丰农牧业专业合作理事长焦建功的讲述娓娓展开。
跟着焦建功,一场实地体验的直播在bilibili、抖音、快手等平台呈现出来。
主播王儆同学用双手刨开松软的土壤,带着观众一起探究黄芪的“本来面目”。无人机则将优质水源、千亩沃土等优良的种植环境尽揽眼前。之后,另一位主播崔佳慧同学直接来了一场黄芪焖米饭的吃播,引来一连串“什么味道”“好不好吃”……的弹幕。
经过一天的体验,20日直播带货在仓库的“黄芪墙”前开播。黄芪的功效、营养价值、固阳的黄金种植条件……几位主播已经耳熟能详。焦建功也参与进来,讲了自己和合作伙伴艰辛创业改变乡村面貌的故事。
“当时的反响特别好,有人问价格、有人问功效、有人问口感。那天晚上都已经10点多了,平台上的热度还在不断上升。”通过这些学生的镜头,黄芪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主播王儆同学来自四川,她的妈妈看过直播后专门让她带一些黄芪产品回家给姥姥尝尝。
“这些孩子给我带来了几十单的生意。更有意义的是,他们让更多人尤其是更多年轻人认识了我们固阳的黄芪。”焦建功高兴地说。
未来:
“新农人”的乡村振兴路无限延伸
“我们就是‘新农人’。新的时代已经来了,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方式助力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杨世俊说。
2017年团队创建以来,从产品开发到品牌打造,再到电商直播,这些年轻的“新农人”走出象牙塔,带着共同的梦想将青春深深地画在农村的乡土上。
汤伟说,通过这一次合作,团队决定放慢、踩实脚步,扎扎实实地把助农项目做好。“跟这个黄芪基地的合作,我们至少要进行三年,要把黄芪从播种到收获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呈现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给大家讲好‘老农人’和乡村变化的故事。”
已经被保研到武汉理工大学的杨世俊也已经有了新的规划。他打算在武汉理工大学再创建一个类似的公益助农团队,加入研究生的力量,并争取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下一步,我想从农产品深加工和零食开发方面做一些助农项目,比如小米零食、黄芪零食等等。因为我觉得快销食品能更好地消化产能。”
固阳助农直播带货活动的最后一个晚上,这些“新农人”在浩瀚的星空下,吃着烧烤看了一场《大决战》。他们为自己的付出和成果兴奋不已。而对于即将离开包头的杨世俊,这样的毕业之“旅”更是意义非凡,新征程的起点正在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向无限的未来延伸。
据《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