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迪威娜)昆虫为什么长着两对翅膀,怎样才能一口气吹起1米长的气球,什么是碳中和、碳达峰……这些问题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中都能找到答案。
9月11日,为倡导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理念,积极引导广大公众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自觉行动,由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承办的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启动。
活动现场设置展台,通过发放宣传折页、播放科普视频、志愿者讲解等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科普知识,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参与此次活动的百余名学生及家长在学中玩、玩中学,通过“做大自然的守护者”主题活动,对昆虫的种类和昆虫的习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不同种类的昆虫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同影响,在了解生物和自然知识的同时学会保护自然爱护生物;通过“地球的求救信号”主题活动,对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低碳环保对地球家园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通过“大地的怒吼”主题活动学习到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有效应对措施,以及如何通过保护地球的方式减少自然灾害;通过“拯救水宝宝”主题活动对水循环有了初步地认识,感受水资源短缺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影响,深知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