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光 张鑫)10月13日,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在保护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52届世界标准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敕勒川草原千人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政、业、学、商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对内蒙古近年来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总结,对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深入探讨。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完善标准化法律体系,《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列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1年立法计划。对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盟行政公署和设区的市地方标准制定、“蒙”字标认证等工作予以规范,并完善了标准化协调、工作奖励、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奖励激励机制。同时,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了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羊绒制品、稀土材料、节能诊断、“内蒙古味道”、政务公开和交通基础设施等53项“特、小、精、实”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纳入现行有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11项,制修订95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0项;围绕羊绒、乳肉、稀土、风力机械、蒙药材种植等优势产业和民族特色、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等领域重点发力,我区企事业单位累计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1033项、行业标准1246项、地方标准2442项,地方标准总数居全国第11位。众多标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不断满足产业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189家企业,公开17128项标准,涵盖32007项种产品。“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步入常态化,1015家企业1405种产品已完成与国际标准比对,制定对标技术方案16项,精准扶持10家企业实施国际标准,对标城市规模总体上位列全国中上游水平。
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要在农牧业、工业、服务业及社会事业各方面依法推广标准化工作,推广标准化管理,为筑牢绿色生态基础、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提供标准化支持;加快建设制定适应我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系规划和指标特性、环境要求、管理、检测、服务等空缺标准;增加先进标准有效供给;做优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典型;持续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深入拓展标准化国际合作,大力推进与俄、蒙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开展标准比对、互认。贯彻实施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支持我区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性标准组织,提升行业话语权。使标准化更加有效地推动自治区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