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在内蒙古大地这片广袤的热土上,祖孙三代人各守一方,传与承之间,共同演绎着一个温暖的“石榴籽”故事。
“籽”落生根
“我们过着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现在什么也不缺。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在自家的屋子里,娜仁格日勒翻看着相册里的一张张老照片,思绪回到了过去。
1962年,一批“国家的孩子”从上海来到达茂旗。也是在这样一个冬日,在达茂旗的托儿所,憨实的蒙古族汉子仁庆迎着孩子们伸出了一双粗壮的大手,一个瘦瘦的小女孩蹒跚几步上前抓住了他的手臂,一段跨越地域的亲情就此开启。
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就是娜仁格日勒。从只有一个编号,到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她成了养父母蒙古包里的“小太阳”,照亮了一直没有孩子的养父母心田,也让娜仁格日勒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就这样,在养父母的呵护下,娜仁格日勒伴着牛羊,春去秋来,像一匹小马快乐自由地成长,在大草原上牢牢扎下了根。
“曲”中生长
转眼间,“国家的孩子”娜仁格日勒也有了自己的儿女。最让她骄傲的是,儿子布仁巴雅尔成为一名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演员。
儿子送文化下乡,母亲便在台下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嘹亮高亢的歌声,布仁巴雅尔感觉满腔的火热也传遍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如一匹耐劳耐寒的蒙古马,他带着党的温暖,带着自创的作品,不倦地奔跑在达茂旗的大草原上,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故乡。
石榴花开
岁月之河静水流深,多年后,当年的小女孩娜仁格日勒已经成了祖母,18岁的孙女哈林如今已是一名高三学生。
前不久,中学的师生自编自演了以“国家的孩子”为剧情的课本剧《爱在延伸》,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初,年仅19岁的蒙古族姑娘都贵玛主动承担了28名从上海来的婴幼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大爱无疆的故事。
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深情演绎,哈林不由得红了眼眶:“这里讲述的不正是奶奶经历的故事吗?”“我从小就听奶奶讲自己的故事,听爸爸唱自己创作的草原歌曲。”说起这些,哈林十分骄傲。
优秀的教师、完善的设备、多样的功能区……在花园式的校园里,哈林就如同她的名字“飞翔”一样,正努力丰盈着“翅膀”。
让精神血脉以生生不息之力量传承。当年,奶奶如一颗石榴籽扎在了大草原上。在爱的滋养下,这颗石榴籽茁壮生长,将民族团结的基因播撒在了爸爸的心里,也照亮了小哈林的梦想。郭燕 李娜 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