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林区,杜鹃花迎雪怒放;夏到林区,绿浪翻滚,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秋到林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高岭低岭任杂染,景到极处灼伤眼;冬到林区,越桔美酒清泉酿,林海清风送清香,白雪引来五湖客,一同坠入雪故乡。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四季各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为林区推进全域旅游提供了条件。2021年,内蒙古森工集团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倾力推进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开发旅游品牌,结合旅游资源禀赋,深度开发森林康养、极寒挑战、寻源探秘、研学实践、开发体验、湿地观光游等,做精夏季游,做大冰雪游,做强春秋游,形成“冬夏两旺、春秋补充、四季皆游”的发展格局。
多措并举
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内蒙古森工集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盘活林区旅游资源存量、做优林区旅游增量为目的,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突破行业、区域和体制瓶颈,积极探索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通过与属地政府及企业机构密切合作,深化“互联网+旅游”,引领林区涉旅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带动林区涉旅企业良性健康发展新格局,以“轻资产+扁平化”运营模式,“平台化”运营理念,推动林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林区已先后打造了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林区94个重点旅游项目列入《呼伦贝尔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55个项目纳入《自治区“乌阿海满”一体化旅游发展规划》,35个项目纳入《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全国地标性森林生态旅游康养目的地。
精耕细作
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2021年,内蒙古森工集团与呼伦贝尔周边100余家旅游机构,50余家大、中、小型景区,90余家饭店,80余家宾馆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与海拉尔易游国际旅行社、天骄旅行社、国泰国旅等旅游企业,合作研发的“根河之恋”直通车、克一河旅游直通车、阿里河旅游直通车、“兴安岭”号森林康养文旅专列相继发出,为林区各景区直接引流4000余人次。
内蒙古森工集团结合林区现有旅游资源,对旅游产品进行多样性、差异化组合,以品牌化、市场化运作概念,编制了东至加格达奇、南连阿尔山、西进呼伦贝尔草原、北通漠河的独家精品旅游主线,设计出了若干条具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核心竞争力的四季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线路建议书》,提炼了线路主题概念。
2021年,内蒙古森工集团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通过纸媒、互联网等载体开展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在新华社、人民网、抖音、视频号等国内大型媒体、自媒体发表各类林区旅游宣传文章30余篇,阅读量达400余万人次。
通过开展系列宣传营销活动,不断创新营销模式,丰富营销载体,内蒙古森工集团以推介会,OTA平台,电视购物,线下旅游业务合作,主流媒体、自媒体网络软文发布等多种形式,密集向全国旅游市场推广林区精品旅游线路及秘境内蒙古大兴安岭系列旅游产品,进一步扩大了林区生态旅游朋友圈。随着各项活动成果的不断升温发酵,为林区景区景点带来了大批客源流量,尤其毕拉河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在杜鹃花季期间,呈现“一房难求”的旅游产业发展良好业态。
通过“多渠道营销、多层面宣传、多元化推介、多维度推广”的理念,内蒙古森工集团努力整合林区优势产品、营销资源和营销资金,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打造“区域整合、资源共享、资金共用”的整体营销格局,全面提升旅游营销的整体时效,为推动林区旅游产业从打造旅游经济增长“点”向构筑旅游经济发展“面”的转变,形成林区旅游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的新局面。2021年,内蒙古森工集团与北京凤凰旅游集团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对林区旅游精品线路产品不断推广,使林区自由行旅游市场呈现暴涨趋势。截至去年闭园前,已为林区各景区景点引流17.76万人次。
在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内蒙古森工集团主动作为,抓好防疫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切实加强林区各景区景点管理,增强疫情防控意识。在疫情可控范围内,为创造良好的游园秩序,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踪。林区各景区落实“预约、错峰、限流”总要求,严格执行扫码测温、实名登记、游客分流、环境消毒等措施,控制游客数量;在景区出入口、重要参观点等容易出现人员聚集地段,配备专人加强游客疏导;实行门票预约制度,分时段游览,错峰旅游;做好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疫情防控安全预案;加强景区景点和经营场所消毒,做好游客防疫安全教育等。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内蒙古森工集团正努力通过不断挖掘旅游潜能,把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效益,走出一条具有林区特色的旅游发展新路。郭卫岩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