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要闻 农企互助  塞外养牛村过上“牛日子” 平稳有序 稳中向好   大农业“增”在哪里? 呼和浩特市2022年教育强国 推进工程获4000万元 中央预算内资金 内蒙古绿色“奶罐” “倍增”进行时

第1版: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
上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4 月 26 日 星期二   01

农企互助 塞外养牛村过上“牛日子”

作者:

本报记者 郭慧超

早上七点,河套平原的第一缕晨曦照进杭锦后旗陕坝镇的中南渠村,道路平展、柳枝轻拂,整个村庄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整洁静谧。

过去,中南渠村家家靠种地为生,零散饲养着几头牛羊,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土路;现在,中南渠村几乎家家饲养有机肉牛,住上了砖瓦房,走上了水泥路,文化广场与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牛”。这几年,这座小村庄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我今年养了30多头小牛仔,养到60天左右就能出手了,一头小牛仔能赚到2000元,收益相当可观。”养殖户吕飞一边娴熟地喂牛一边对记者说。吕飞家的牛场用红砖搭建,宽敞整洁,小牛仔被他侍弄得健壮活泼、憨态可掬。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吕飞很是感慨:“以前家里只有20多亩地,一年忙到头挣的两三万元也只够温饱,零散着养上几头奶牛还要愁销路。现在好了,帮旭一牧场养小牛仔都是标准化操作流程,牛奶和饲料人家提供,小牛生了病有专业的兽医给治病,就连牛粪都有人专门回收做有机肥,自己就出人工和力气,又省心又能把日子过得富富裕裕!”

除了养牛,吕飞还将二十亩土地全部承包流转了出去,每年的租金和粮补就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农闲的时候去牧场打工,一个月工资四五千,一年干三到四个月,也能收入两万多元。“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有20多万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放在以前,哪里敢想这样的好事!”讲到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吕飞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在中南渠村,像吕飞这样的养殖户很常见。

村民口中的“养牛大户”吕正军去年养了100多头有机肉牛,从小牛犊养到10-12月龄,体重达到450公斤时,旭一按时价统一回收,一头牛纯收入可达3000元。“我还种了二百多亩青贮玉米,到了收获的季节,旭一根据市场价收购,光这一项一年的纯收入就有十来万,比过去翻了十几倍。”正忙着春耕的吕正军话不多,但踏实肯干,总没有闲着的时候。早上7点开始喂牛,到中午给牛添水添料,晚上7点再喂一次,中间还要忙地里的活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换来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挣钱哪有不辛苦的,有付出才有回报嘛!当初我养牛遇到了资金困难,都是旭一帮我解决的,企业和政府这么帮着咱老百姓,咱也不能辜负现在的好政策!”吕正军憨厚地笑着对记者说。

村民们口中的“旭一”到底是个什么机构?

“旭一牧业创立的初衷,就是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企业立足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形成‘种植业—饲草料生产—养殖业—屠宰加工—销售—废弃物再利用’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强与养殖户的利益联接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企互助型模式,带动周边农民不断调整种养结构,开创了农企双赢的新局面。

目前,旭一牧业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户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肉牛养殖存栏量达10万多头,中南渠村户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同时将周边农户安排到企业牧场打工,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家门口的帮扶就业。

有机肉牛养殖富了中南渠村,有机牛肉成为带动杭锦后旗农民闯市场的“金字招牌”。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旭一牧业没有忘记承担社会责任,先后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向教育、残疾、大病等方面捐款20多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牛犊,多次慰问贫困群众及一线环卫职工,累计发放牛肉1000多盒……一系列善举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企业倾心帮扶农户,农户回馈以勤劳苦干。在两双有力大手的共同托举下,“牛”事业越做越牛,中南渠村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