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再过几天就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了,芒种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这个时节南方杏黄麦熟,而北方则杏还未熟,又青又涩。
芒种时节南方有煮青梅的习俗,故而留下“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内蒙古亦有青梅,在呼和浩特的托克托县和赤峰一带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用青梅酿酒,由于产量难比南方,所以未能形成气候。青梅的产业根基不稳,倒是阴山孕育出了自己的孩子——“青杏”。
这个时节,北方的天气时冷时热,饮食宜以清补为主。元代医学家朱丹溪主张“少食肉食, 多食谷菽菜果, 自然冲和之味”。而孙思邈告诫人们饮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 大、小麦曲, 粳米为佳”, 并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 多食饭”。通常认为这是要吃苦饮酸,方能有生津、止渴、开胃的作用。
阴山中,广泛分布着各种杏果类树植,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移植的。在大青山前坡杏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其中以乌素图的杏最为有名。
在乌素图老人的记忆中,解放前,乌素图村民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杏树,多的有上百棵,少的也有三五棵。当时,乌素图田少,大多数村民自产粮食不够吃,卖杏收入或用杏换粮是村民主要的生活来源。到了采杏季节,为了保证杏的质量,采杏人都要上树或登上高梯一颗一颗摘下来。第一天下午摘好,放在筐里,覆上鲜草或杏树叶,置于凉房。次日天没亮,就用担子挑上两筐杏,到呼和浩特的市场上卖。当时一名男子通常能挑30多斤杏,也有身强力壮的村民,一次能挑60多斤杏,中途只需在攸攸板休息一下,直接挑到呼和浩特的市场上,中午就能卖完返回。
如今,每到杏熟季节,村里各个杏园里人影穿梭非常热闹,有摘杏的,有捡杏的,还有三五成群拿着杏包合伙收杏的。杏熟时村子通往市里的路上,多数都是卖杏的村民,有自行车驮的,有毛驴车拉的,也有汽车拉的,进城的、返回的人络绎不绝。
只是,这几天的杏还未熟,人们称作青杏。欧阳修在《浣溪沙·叶底青青杏子垂》中写道: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宋朝的另一位官员吕渭老在他的《握金钗·风日困花枝》中留下“青杏已成双,新尊荐樱笋”的句子…… 这足见青杏的历史悠久。
青杏独具风味,与成熟的杏子味道差别比较大,尤其乌素图的青杏酸度更高且肉质清脆,具有很强的增进食欲、开胃的效果,同样也是颇受一部分人欢迎的水果之一。不过市售的青杏比较少见,而且一般青杏由于酸度太高大多数人并不是十分适应,但青杏同样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