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小小的玉米皮,在农村妇女手中,变成漂亮的颈椎枕、精致的收纳筐、时尚的手提包和耳环,拿到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为她们增收开辟出了新路。
玉米棒的外皮,看着无用的杂物;农闲在家的妇女,不能创收的闲人。二者组合起来诠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包头市商务局积极对接和指导家政企业向乡镇下沉,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建立了友信家政实训基地,实施了玉米皮草编创富兴农项目,一方面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让当地妇女因此实现就近就业或创业,走出一条“家政兴农”特色发展之路。
玉米皮在农村并不稀罕。编织玉米皮不仅能解决焚烧带来的污染,还提能提高玉米皮综合利用率,而且玉米皮编织对从业者要求不高,技术简单易学,特别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让更多百姓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皮资源增收致富,包头市友信家政有限责任公司深入固阳县、昆区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实施玉米皮草编创富兴农项目,采取“公司+实训基地+工作坊+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模式和“认购+定制+代销”的销售模式,向当地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提供技术培训、发放编织原料等形式的配套服务,形成了草编技术培训、原料供应、订单生产、网络营销的产业链条,将平时废弃的玉米皮经过一双双巧手编织成一个个精美的家居用品及手工艺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同时也实现农村劳动力足不出户就能灵活就业,增收致富。
包头市友信家政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石美艳介绍,玉米皮作为编织原材料,具有韧性好、易收集、易储存、保质期长、适用手法广泛、产品类别丰富等特点。
一个个精美的玉米皮文创产品竞相绽放,群众另辟增收路,喜上眉梢;一场场技能培训吸引更多百姓转变观念,农民变艺人,生活锦上添花。
(下转4版)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