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围绕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努力形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联通内外的“交通网”越织越密,区域协作的“关系网”越扩越大,在“一带一路”上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全方位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印记十年
①全区进出口额累计1419.77亿美元。
②据商务部统计口径,全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 38.36亿美元
③对外投资核准备案项目570个,对外实际投资额累计55.57亿美元。
④对外开放口岸 20 个,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累计 79923 万吨,为全国口岸最多、边境陆路口岸货运总量第一的省份。
⑤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均累计突破1万列。
内蒙古自治区,坐标中国正北方。
这里天地阔远,边境绵长,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20个对外开放口岸如颗颗明珠镶嵌在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内连八省、横跨“三北”,历史上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通道,如今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区位、地缘优势得天独厚。
根植历史,立足优势,方能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结合独特优势,深耕特色产业,内蒙古开放的步履更加坚实: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服务国家、经略周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着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互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书写了向北开放的精彩篇章。
几天前,一列布满彩绘的中欧班列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铁路物流中心出发,驰往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随之带去的是满满50节集装箱的巴彦淖尔精品葵花籽。自2016年开行以来,七苏木中欧班列的“欧洲之旅”已经有587次。
2022年4月末,包头市达茂旗白彦花火车站驶出一列装满煤炭的46组集装箱列车,这是包满铁路全线贯通后,从达茂旗发出的首趟列车,标志着满都拉口岸通关迈入“铁路时代”,也将达茂旗接入了全国铁路干线网。
2022年春节期间,一辆辆满载煤炭和铜精矿的货车在甘其毛都口岸缓缓前行。在无人值守的智能卡口,设备自动读取车辆和货物信息,一辆车通关只需要10秒钟……
一幅幅火热的场景,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彰显出内蒙古向北开放的累累硕果,也见证了北疆大地在开放之路上更加快步疾行。
从古丝绸之路上驼铃悠远,到“一带一路”建设泽被草原;从中欧班列连接起亚欧及整个世界,到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相继搭建,内蒙古全方位开放格局日趋完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伙伴遍及全球,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不断涌现,多种贸易方式共同发展。2021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外贸平台基地扩容升级,为由“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提供开放平台支撑。呼和浩特市、赤峰市、满洲里市、鄂尔多斯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二连浩特市获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满洲里市获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15个;
——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利用外资平稳健康发展,有力激发了外商投资市场活力,促进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达3.16亿美元,2022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增速在全国排名第5位;
——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不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加中俄博览会、中美省州合作机制系列经贸交流促进活动、中阿博览会、中非博览会、蒙古国“阿拉坦布拉格国际商品展”等各类境内外展洽活动,推进双向投资;
——口岸布局全面优化,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口岸功能不断丰富,口岸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累计投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00亿元。口岸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口岸协调合作机制更加完善。
站在新起点,建设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在全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内蒙古将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智慧,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全方位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唯改革者进,唯开放者兴。新时代新征程上,内蒙古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息,风樯阵马,昂首前行!
据《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