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樊志文是内蒙古通辽五中生物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对于科技教育,樊志文拥有一种骨子里的情怀和责任担当。教育匠人在一招一式的认真和严谨中孕育硕果。
樊志文重视用“创造教育”提升基础教育的品质。在他看来,在科学的道路上,老师就像导演,学生好比演员。科技创新的培养,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十多年来,他亲手研制和辅导学生制作的教具及小发明、小制作,参加全国、全区科技创新大赛、自制教具大赛,先后获得63个国家级、301个自治区级奖项。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自主设计探究性实验22个,演示实验31个,解剖、标本制作、社会实践实验共计121个。在历届省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牌41枚,取得国家专利8项。在自治区级以上科普类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本专业论文15篇(独著)。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他的教科研成果走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同级同类中学前列。
为推动科学教育的开展,通辽第五中学成立名师工作室(樊志文工作室)。樊志文工作室制定了详实的工作计划,自编了多本校本教材。十多年来他研制、改进的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达100余件,给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问题”是科技创新发明活动的灵魂,有了问题,活动才有动力和创新性,发现问题是开展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前提。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而他的很多教学理念都来源于科技教育中的升华和启发。更多时候,他和学生互为师生,互相欣赏,互相“宠溺”。
知识无穷尽,学习无止境。这些年,除了不断在生物学上潜心修炼之外,樊志文还自学了计算机、物理、化学、通用技术等。他用看得见的荣誉和成绩,有力地证明了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科技教师,樊志文深感机遇和挑战并存,并且挑战更大。2022年,他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个称号对他来说,既是荣誉,也是鞭策。
未来,他希望除了更多关注科技教育本身的科学素养和业绩外,还应进一步评价相关科技教育工作所辐射出来的能量,或者所起到的重要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