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党给我们科技人员加油鼓劲啊!”
“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现在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近日,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几名技术员工围坐在团队带头人王瑞林身边,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
“赶上了好时代,如今下矿采煤按几个键就能指挥井下机器采煤,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现在的变化,王瑞林的嗓门明显大了。
今年55岁的王瑞林,是老石旦煤矿有名的技术能手,也是2020年自治区劳动模范和乌海市劳动模范,更是乌海能源公司推进智能化、科技化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2017年,老石旦煤矿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汇集全矿20余名技术骨干组成团队,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刚成立时,工人们普遍认为煤炭和创新根本就不搭,因此大家对这个新成立的工作室热情不高。
王瑞林作为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一边向公司申请购买新设备,一边利用现有机器设备带头开展技术革新。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甚至通宵达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瑞林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完成了30多项创新、创效项目,其中6项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近200万元的经济效益。渐渐地,煤矿形成了“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技术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通过5G信号,工作人员在地面调度室就可以轻易操控地下7000米深处的采煤设备;煤矿工人在井下不再手动操作设备,只需定时巡检、远程控制;井下5G网络实现全覆盖,煤矿工人配备的5G防爆手机可以随时和地面视频连线……如今,像这样的智能化采煤场景,在老石旦煤矿已经成为现实。老石旦煤矿实现了从“人控”到“数控”的全面升级、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2700多万元,采煤设备开机率由86%提升至95%,原煤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这座历经风雨的老煤矿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科技人员的是信心、是支持、是底气,更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坚定技术创新,让老煤矿焕发新生机,让‘乌金’释放更大能量。”王瑞林坚定地说。
郝飚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