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关注 内蒙古:藏粮于技“解锁”丰收密码 黑水泉豆腐:炖出托克托味道 内蒙古三级市场监管部门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物丰价稳 冬季育苗 点绿成“金” 内蒙古又添两头克隆牛 锡林浩特铁路公安处 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

第4版:关注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二   04

黑水泉豆腐:炖出托克托味道

作者:

本报记者 王丰

黑水泉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东南部,村东部靠土山,与和林县、清水河县接壤。该村北有一清泉,泉水自地下喷出地面二尺许,严冬不冻结,村庄由此得名,清代曾名“明水泉”,后改称黑水泉至今。

旧时,黑水泉以“泉水”闻名,现在却以“豆腐”享誉周边旗县,久负盛名。

相传,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其母因病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味淡,再放些盐卤,结果凝成了块状的东西,即豆腐花,这便是豆腐的雏形。对此可以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豆腐》里找到印证:“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关于豆腐的制作方法,在明代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有不少记载。明代吴氏的《墨娥小录》中有:“凡做豆腐,每黄豆一升,入绿豆一合,用卤水点就,煮时甚筋韧,秘之又秘”。意思是:在做豆腐时,在黄豆中加入十分之一的绿豆,做出来的豆腐特别有韧性。

清代学者汪日桢在《湖雅》中述:“豆浆点以石膏或盐卤成腐;未点者曰豆腐浆;点后布包成整块曰干豆腐;置方板上曰豆腐箱,固呼一整块曰一箱,稍嫩者曰水豆腐,尤嫩者……成软块,亦曰水豆腐……”

据历史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现黑水泉村就是云中郡武泉县所在地。境内的神奇泉水,甘甜清冽。商贾云集的武泉县内就有传统豆腐作坊。随着时代的发展,豆腐也由御用的高级食品,逐步普及平民化,成为普通老百姓钟爱的美食。

时至今日,经过千年传承的黑水泉豆腐仍然远近闻名、家喻户晓。村里的赵家豆腐坊,已经传承了四代人。春节期间,每天做20锅手工豆腐,还是供不应求。黑水泉豆腐依托传统工艺和当地特色已经走向内蒙古中西部人家的餐桌,尤其是在呼和浩特,颇有一席之位。

黑水泉豆腐制作过程比普通豆腐制作多一道工序,民间俗称“二水”豆腐。黑水泉村豆腐一直遵循传统工艺,将浸泡好的黄豆加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接着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好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浮着的泡沫。煮好的豆浆需要加浆水使其凝固。

黑水泉村的豆腐不同之处就是在于点制所用的并非传统的卤水和石膏,而是黑水泉村特有的“浆水”。通过浆水点制的豆腐不仅味道鲜美,更是韧性十足,久煮不烂。点制过后,豆浆中渐渐浮起豆花,将凝结好的豆花再进行压制,就做成了具有黑水泉村特色的豆腐。

黑水泉豆腐制作工艺已入呼和浩特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政府投资建设了豆腐加工园区,目前已有20余家商户搬入,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已逐步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乡村食品品牌,在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让村民钱袋子鼓了起来。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