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交织谓之青,人潮如织谓之城。“青城”呼和浩特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今,美丽又富有活力的呼和浩特已成为联接黄河经济带、亚欧大陆桥、环渤海经济区域的重要桥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正通过推动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走向“绿色”振兴发展之路。
守护传统特色文化
坚定融合发展的“传承”之城
锡林郭勒的羊肉、巴彦淖尔的河套雪花粉、托县的灯笼红辣椒……配着喝了400年的湖北砖茶和出身山西的地道陈醋,靠着呼市独一无二的烧麦手艺和诚信经营,烧麦,在这座城被“捎带着”卖火了起来。
“香茶一壶话天下事,烧卖二两品青城香!”如今,玉泉烧麦已经成为了呼市的一张城市新名片,享誉全国。“别的地方做不出这个味道,小店顾客多是街坊邻居,比起客人更是朋友……”谈到烧麦,从厨26年、开了14年烧卖馆的王志强打开了话匣子。
每天早起去烧麦馆喝茶、聊天、品烧麦,一直是呼市人独有的“早茶”文化。“大家拼起桌子谈天说地,吃的不仅是烧麦,更是一份呼市特有的市井烟火……”在北京工作多年后毅然决定回到故乡创业,王志强放不下的,除了一口“别的地方没有”的烧麦味,更是这份烧麦馆里的满满“人情”味。
择一事终一生,真材实料是生存的前提,王志强一直把“做到底用心做”挂在嘴边,通过面馅分离的创新包装和电商冷链的不断发展,王志强不仅将“小馆子”经营得有声有色,更将烧麦这个地方特色小吃卖向了全国。“希望未来能通过国际快递,让每一个漂泊在海外的呼市人,都能吃到这口地道的家乡味……”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王志强骄傲地说道。
“皮革摸上去很踏实、有温度,就像朋友一样,我认为制作皮画很能传达出一种务实拼搏的精神!”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画代表性传承人云成义接受采访时说到。
土默特皮画以皮革为主要原料,天然颜料等为辅料,采用刀刻、皮雕、绘画、起鼓、染色、镶嵌6大工艺,经过火烙、塑形、装裱等65道工序手工制作完成,题材涉及人物、动物、历史事件等,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为了助推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呼和浩特市践行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为传承搭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与旅游业融合活动。采用“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设计”等方式,为传承人搭建传承平台,推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云成义曾访问德国、斯里兰卡、斐济等多国并参加活动,向世界展示介绍皮画。提到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云成义说:“后继有人才能继续发展,期待在政府推动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更多的年轻一代加入进来了解非遗、热爱非遗。”
促进草种业科技创新
守望绿色发展的“创新”之城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面积近3万亩,是距离城市最近的草原,被称为青城的“后花园”。但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然牧场,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度成为沙石遍地的荒滩,采砂、石场。一到春秋季节漫天黄沙、砂石遍地。
“第一次接触这么大面积的草原修复项目,当时心里也没底,很多人并不看好。怎么能恢复成草原呢?我满脑子就是因地制宜种野草!”望着现在满眼绿色的敕勒川,蒙草集团科研人员碳汇研究院院长王君芳欣慰地笑了。
2012年起,蒙草生态集团从草原生态大数据平台中调取生态数据,结合科研人员实地调研、采样、分析,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应用适地乡土植物品种、多样性建植方案、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结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几年后,敕勒川从荒漠、砂石滩恢复成绿草如茵、野花盛开的草原。
“把博士论文写到大地上,是我最好的科研成果,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望着重回绿色的草原,是我最大的骄傲……”王君芳向我们介绍,依托“小草诺亚方舟”收集优良优质的种子保存植物基因,为生态修复阶段的利用提供有力保障。现在草原的草绿了、花艳了,蚯蚓、昆虫、野生小动物们回归了,生态链形成闭环,动植物们在这里自我更迭、调节,和谐共生。
随着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国内饲草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饲草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畜牧业的质量和数量,而国内苜蓿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振兴以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已成为牧草产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业内有句老话,‘好牛奶是种出来的’,饲草产品对乳业发展的影响可见一斑。”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宏伟接受采访时说。紫花苜蓿作为“牧草之王”,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用紫花苜蓿喂奶牛,奶牛的奶产量与质量会大大提高。
呼和浩特市确定的“为养而种、以种促养、农牧结合”的新思路,为全力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实现草畜循环、乳业产业链的做大做强夯实了基础。
保障乳品支柱产业
走向科学发展的“振兴”之城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完整草牧乳产业链格局,是呼和浩特市由“中国乳都”迈向“世界乳都”生态产业链的缩影。通过保障乳品支柱产业,呼市依托重点建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2大“产城融合”的全产业链项目,以及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乳业交易中心等一批高层次创新载体,实现高端乳制品产能稳步增长和技术更新迭代。
伊利健康谷项目是呼市“十四五”重点项目。为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赢发展,伊利集团率先在业内创建“7个联结”,通过技术联结、金融联结、产业联结、风险联结、优质高产饲草料联结、奶牛品质升级联结、全面贴身服务联结带动整个产业链共赢发展。
蒙牛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逐步完善社会责任发展体系,通过“以奶带农”,将产业链完整融入地方经济发展。2021年,由蒙牛投资建设的中国乳业产业园开工,并于年底顺利投产八期项目,在产业园带动下,自治区已有8座牧场先后投产运营,直接和间接吸纳带动农牧民3.1万人就业增收。
据呼和浩特市中国乳都总体规划,呼市依托在地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牧草、饲料、育种、兽药、乳品检测、食品包装、工业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乳业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以上,实现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的转型突破。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