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好环境是“干”出来的。
“越来越方便了!真的是一次就能办好!”近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某医药公司的赵先生来到回民区政务服务大厅,一次办结了多个手续,如此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赵先生的连连称赞。
走进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处处看到的是“人性化”的温暖场景——24小时自助咨询受理站、无障碍通道、手机充电设备……来这里办事,可以说,从硬件到软件,从每个细节到每个环节,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把“便民利民”表现得淋漓尽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设施环境的贴心、服务效能的省心,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初心和民心,让群众看到服务中心真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把民放心上。老百姓所挂心和所期待的,正是改革的突破点,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为了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1月18日,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出台《便捷市场准入助力招商引资九条措施》,在市场主体设立实现“一日办结”的基础上,将“一日办结”扩大至市场主体全部业务类型。
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托底。积极推动守信践诺,严格依法依规开展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工作,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优化营商环境这项“永不竣工的工程”,纵向来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横向来看,则是一个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零打碎敲。因此,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当做一场思想观念、治理效能、能力作风的深刻革命,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要有保持定力、稳扎稳打的决心。
优化营商环境重在将心比心,“选谁都可以”,自然是选“把自己当家人”的政府更舒坦、更安心。这种温度不仅体现在进一步助企解困,汇聚成暖企热流,还要加强惠企政策宣传,推行“一企一档”“一企一策”模式,逐一配备“一名分包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聚焦企业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同时在治理藩篱上再啃硬骨头,让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