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智能化的动人之处在于解决真问题、亮出真本事。
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国家能源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5层楼高、自重1200吨的WK55电铲回转于煤层和卡车厢斗之间,每铲装煤100吨,只需100多秒,就能装满载重220吨的矿用卡车。
秉承“生产智能化、运营数字化、创新自主化、管理智慧化”理念,黑岱沟露天煤矿全面推进智能化建设,全力打造国家智能矿山建设示范标杆。
近年来,我区将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陆续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等文件,加速推进智能煤矿建设,促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转型加“数”度,抢占“智”高点。放眼内蒙古,各行各业智能化建设全面提档加速。
当前,智能化浪潮由线上向线下奔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无人工厂、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破题之举,不少地方已展开一系列的实际行动。
内蒙古亦是如此,扬鞭奋蹄。全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智慧矿山建设,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为此,内蒙古下大力气,攒足底气,全力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创建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新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对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等,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智能化时代里,企业也要敢于“尝鲜”,让“内蒙古制造”讲出新“故事”。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广收对此信心满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项目,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奖补。支持“两化融合”贯标,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A级以上的企业,对认定为自治区级以上的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对设备上云上平台的企业按照实际费用的20%给予补助;对认定为自治区优秀云服务商,对登云标杆企业,对完成食盐电子防伪追溯系统建设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对首版次软件,按实际销售额的 20%给予补助;对企业新开发的工业软件 (工业APP) ,按照研发投入金额的 20%给予补助。
这些不是画饼望梅,而是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智能化发展的新引擎。
风起北疆,潮涌大草原,“内蒙古制造”在铿锵前行。相信,走过历史性的交汇处,“内蒙古智造”会赋能前行,闪耀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