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政经 “方寸地”变身“致富园” 呼和浩特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完工 平国华:行医26载 用心守护村民健康 草绿了,黄河水更丰沛 通辽: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受欢迎 樱桃花 开早 蒙东地区首家国际快件 监管中心开通运营 首届零碳中国(通辽) 绿色投资大会签约61.8亿元 满洲里:跨境旅游蓄势待发

第3版:政经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4 月 11 日 星期二   03

“方寸地”变身“致富园”

“微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作者:

本报记者 张鑫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庭院经济”成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发展方向。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赤峰市林西县持续聚焦乡村振兴,结合本地实际,推行“1+1”庭院经济模式,合理布局产业,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让庭院“方寸地”释放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林西县将全县划分为中、南、北、东四个区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把中部靠近林西县城的乡镇,规划为“城郊型庭院经济”,主要发展奶牛、大鹅、笨鸡、瓜菜、果品和小型的第三产业;把北部场地、饲草资源丰富的乡镇规划为“农牧结合型庭院经济”,主要发展牛、羊、猪等饲养业;把南部平均坡度25度以上的山丘地区,规划为“山丘型庭院经济”,主要发展野果种植,以及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等经济林产业;把东部查干沐沦河两岸的平原区,规划为“平原型庭院经济”,发展猪、鹅、鸭、瓜、菜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这样规划布局较好地发挥了当地农户庭院的优势,也起到了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作用。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林西县从“小”抓起, 抓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易行的“六小”项目,即小种植、小养殖、小买卖、小手工、小电商、小作坊,尽显乡土本色。同时向农工商一体化迈进,走三产融合之路。有的以加工业为主,兼搞商业;有的以饲养业为主,兼搞种植业;有的农工商一起上。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林西县因户施策,健全4种模式,促进群众多渠道增收获益。一村一品模式,以自然村为范畴,以一种产品为轴心,吸引农民进入生产要素市场;生物链综合利用模式,形成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一业为主,“小拼盘”式的经营模式;水陆空立体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庭院水面、土地、空间、阳光。

在发展庭院经济的过程中,林西县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根据政府奖补资金进行1∶1配比方式发展“庭院经济”,即政府奖补每人1000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子女以“孝扶共助”的方式再给每人配建1000元。通过政府和子女的力量共同支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既使得经济效益和经济收入有明显的提升,也使得社会效益得到了提升。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林西县从事庭院经济盘活开发农村闲置土地3600多亩,年收入1014万元,全县庭院经济收入万元以上有794户。同时,林西县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有效利用了农村闲散资金420万元。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林西县供应城乡市场的6万至7万头生猪,95%来自农家庭院;供应城乡市场的8万至10万只羊,80%来自农家庭院;供应城乡市场的2万至3万头肉牛,50%来自农家庭院。

林西县因地制宜推动“庭院经济”发展,改变了村民传统的农业发展种植模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将农家庭院“方寸之地”建成致富的“增收园”,让农民无农闲,使“钱袋子”鼓起来,为繁荣农村经济,实现“美在农家、富在庭院”注入新的活力。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