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实习生 李嘉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落实绿色发展之路,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要扛起绿色发展的责任。
1982年,时任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县长云福祥时刻不忘“责任”二字怎么写,他带领120名治沙队员进了白二爷沙坝,在这里与黄沙整整搏斗了20年。如今,沙坝已被治理得草木葱茏、绿波荡漾。绝迹多年的狐狸、野兔、野狼等野生动物又出现在这片茂密森林里。白二爷沙坝也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景点。
“我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苏木山;做了一件事,种树。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现在,绿水青山又变成金山银山。”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的董鸿儒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从1958年开始,董鸿儒就与苏木山的树木长相厮守,18.6万亩的人工林和1000万株落叶松,森林覆盖率高达78.4%。董鸿儒绿色发展理念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写照也是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生存发展的必然需要。
2022年,鄂尔多斯两个千万千瓦级国家大型风光基地获批,全球最大规模的“沙戈荒”风光基地开工建设,隆基、华友、天合光能、协鑫等行业领头企业纷纷落地,全区首片大尺寸光伏组件、首套现代化氢燃料电池电堆下线,首家绿电制氢加氢储氢一体化项目建成投用,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113.6%。
这是鄂尔多斯人再起步的形象展示,绿色发展的责任已经融入干事创业的全过程,成为干事创业的主基调。
在为民谋发展、谋规划、谋幸福中,内蒙古充分考虑事业发展与绿色发展是否冲突,发展是否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等。坚持以生态环境为红线、底线、禁区,坚决做到不越“雷池”半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坚信,内蒙古能够扛起绿色发展的责任大旗,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路上,取之有度、用之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