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实习生 李嘉琪
提质增效是说提高质量、增加效率。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也要一以贯之。
苇草摇曳,湖水幽鸣,这是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
这片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对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保障黄河水质和度汛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乌梁素海也一度因湖区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引起全社会关注。
近年来,为“擦亮”这颗“塞外明珠”,巴彦淖尔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采取多项措施推进综合治理。探索系统化、一体化生态修复路径,围绕流域内沙漠、矿山、林草、农田、湿地、湖水等生态要素开展治理,使“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
无疑,乌梁素海从“治湖泊”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的模式,是生态治理提质增效的一个典范。
在外地人看来,内蒙古的环境美是他们来草原旅游的重要原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这也是内蒙古生态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实现生态环境提质增效,要从治本入手,大力推动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生态环境出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生产和生活方式存在问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坚决拿下,从里到外要进行系统性的手术。
与此同时,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切实做出减碳努力,不让青山蒙尘、绿水染污。坚持不懈,量变必将引起质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生态环境提质增效,就要千方百计挖掘潜力。
敬畏生态,从实际出发,不盲目求大,要稳中求进,哪怕成长一点点,也要脚踏实地。因为提质增效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