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当我们伫立于宏大的岩画石壁前,遥望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图像时,就如同站在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面前一样。”岩画学家盖山林说出了阴山岩画的生动和宏伟气势。
阴山岩画是我国的岩刻宝库,是世界上岩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故有“千里画廊”之美誉。
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出现于公元5世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阴山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
20世纪30年代,由国内外学者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阴山发现少量岩画遗存。1976年,盖山林在野外调查时第一次见到阴山岩画,之后便开始对阴山岩画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察和研究。2006年,阴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阴山岩画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阴山岩画分布地域广泛,主要集中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境内阴山山脉的沟壑石壁之上。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已经发现了阴山岩画分布点156处,较密集区19处,共5万余幅。作画方式涵盖了敲凿、研磨、刻磨、凿刻、线刻等多种技法。
据岩画专家分析,阴山岩画分为四个时代:第一代岩画,反映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早于中原及岭南地区的岩画;第二代岩画是春秋时期至两汉时期匈奴人的岩画;第三代岩画为中世纪岩画,这代岩画又分为两个时期,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岩画和五代至宋代回鹘、党项人的岩画;第四代岩画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称为近代岩画。
阴山岩画内容丰富多彩,取材极为广泛,把它说成是一部北方民族的画史也不过分。它不仅反映了北方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生活,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还充分发挥了作者的想象力,具有浪漫色彩。
在巴彦淖尔市的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内,除了陈列有一些从野外移入馆内和从民间征集的岩画外,还通过图片、拓片、复制品、影像等形式展示了阴山岩画的全貌。徜徉于此,便不难体会国内外专家们为岩画的丰富内容而发出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