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作为新能源大区,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空中有电网,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所以要抢占先机,多元消纳,争取“再造”一个“增长极”。
说到多元消纳,就要提到提升消纳能力。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能源消纳其一是内部消化,其二就是外送。
去年底,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太(苏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内蒙古氢能走廊”项目。该项目以乌海蓝氢基地为起点,途经黄河几字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后将是联通蒙东、蒙西的重要氢能储运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支撑“氢-电”耦合发展,降低风电、光伏项目的投资强度,有效促进新能源开发。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准格尔旗累计销售煤炭9105.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76.6万吨,同比上升13.4%。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通过“四交三直”7项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电量3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28%,创历史新高。
内蒙古将持续加大新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服务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推进库布其沙漠基地400万千瓦新能源汇集工程、张北—胜利特高压、国电投白音华电厂接网等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内蒙古电力外送能力。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问题所在。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应用场景不足,主要还是依靠发电卖电,在已并网新能源装机中,近90%为保障性并网项目,其余为外送项目,不仅电网消纳和调度运行方面承受较大压力,而且在牵引和带动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作用还不够。
事实上,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后,目前内蒙古新能源发电已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消纳。根据自治区能源局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实施方案》,到2025年内蒙古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将力争达到25%以上。
从“羊煤土气”到“追风逐日”,内蒙古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区建成市场化并网消纳新能源装机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并网本地消纳新能源2/3以上将来自市场化方式。新能源产业逐渐成长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