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关注 宜游之城:草原都市  一见倾心

第8版:关注 PDF原版PDF原版
下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内蒙古商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22 日 星期二   08

宜游之城:草原都市 一见倾心

作者:

今天,本报推出五宜之城的第五宜:宜游之城。宜游之城的标准应该是综合的、多元的、全方位的。宜游不仅要有美丽的风景,独特的名胜古迹,厚重的文化积淀,而且还要有吸引和留住游客的人文环境,以及尽善尽美的服务体系。

今天的草原都市,其美丽迷人之处,很难用文学语言来准确表达,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切的体验,只有来了之后,才能领悟出什么是流连忘返。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人文景观与昭君大义在这里交织,气候宜人与文明待客在这里相遇。所有这些,构成了宜游之城的深刻内涵。

“青”心于此 “城”心相邀

呼和浩特等你来寻“诗与远方 ”

敕勒川、阴山下,万里长城与滔滔黄河在这里紧密握手,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和浩特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多样、民俗特色鲜明。

近年来,呼和浩特遵循文化旅游发展规律,推动文旅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迈进,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市、国家文旅融合综合示范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建设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和祖国北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城市IP,全面提升首府城市的文化能级,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

促进文旅产业升级

“金胎珐琅以高纯度黄金为胎体,珐琅料附着力较差,烧造难度大,烧造量稀少,传世品更为罕见……”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参观的游客深切感受到了古代匠人的匠心。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在呼和浩特博物院举办的《熠熠朝辉——故宫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银器》专题展览,吸引不少市民走进博物院去享受这场历史与艺术并重的文化盛宴。

文博场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连接着过去、现代、未来。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兴起,“到博物馆去”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呼和浩特市各博物馆也不断推陈出新,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打卡”。

呼和浩特市有战国、秦、汉、北魏、金、明历代长城658公里,不可移动文物点1535处,革命历史遗址100余处,各级各类博物馆31家,各类国博藏品24万件(套),这些都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统筹好文博场馆布局,加快总分馆制改革,组建博物馆联盟,争创国家一级馆,推动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民营博物馆为补充,类博物馆全面发展的文博格局。同时盘活用好馆藏文物,加大文创产品开发推广力度,加强与故宫博物院等大院的馆际交流,办好各类主题展览,切实打造彰显时代风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呼和浩特博物院院长武高明说。

寓意深远的乳浪哈达映入眼帘,茸茸小草在曲面屏上摇曳生姿……来自托克托县双河镇第三小学的孩子们近日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智造体验中心,在世界一流、全球最大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开启一场乳文化探索之旅。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树立“大资源”观,推进“文旅+”农业、林业、工业、体育、教育,推进“文城一体”“景城一体”“产城一体”,为文化旅游发展拓展新空间。

一笼热气腾腾的烧麦,配上一壶浓浓的砖茶,这就是独具青城特色的“烟火气”。“感受草原都市的魅力、品尝特色美食,呼和浩特是不少南方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前来参加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广东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黄曲君对记者说。

大召美食节、爱乐乐团音乐季、燕京啤酒节……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出多项活动,不断拓展丰富夜间游玩、娱乐、购物等内容,拉长文旅产业链条,让游客在沉浸式旅游中感受草原青城的文化气息与城市烟火。

不仅如此,呼和浩特市还依托本土食材和特色手艺,着力打好“健康牌”“本土牌”“特色牌”,并挖掘一批深受欢迎的“老字号”“网红菜”,变“观光游”为“沉浸游”,突破传统旅游“走马观花、拍照打卡”的观光模式,切实增强参与性、互动性,给游客提供更多高颜值、高感官的体验。

拓展旅游业态

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蓝天、沙滩、泳池、棕榈树……在新城区云上露营小镇,“热带海岛”的布景让人恍若来到了南国。在这里,租上一顶已经搭建好的露营帐篷,再与营地中饲养的各种小动物亲密玩耍,开心时自由奔跑,疲惫时帐中小憩,足以让人们放松和休整。小镇经理司旭东介绍:“露营基地招收了许多周边村民成为员工,不仅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村镇经济的发展。后期我们将打造露营+文创、露营+民宿、露营+产业等模式,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呼和浩特不仅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也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我市自然文化资源丰富,既有山、河、湖、城融为一体的独特生态景观,又有厚重的文化历史根基,让这里不仅成为自治区旅游的集散地,更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王惠慜表示。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自然旅游、露营经济,依托大青山、大黑河、黄河、敕勒川草原、马鬃山滑雪场等生态资源,不断丰富体育休闲、帐篷营地、观光采摘、冰雪运动等新业态,让游客在沉浸式旅游中感受青城自然生态的独特魅力。

走进赛罕区马鬃山民宿,田园牧歌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家人来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慢脚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呼和浩特市民张文娟对记者说。

一幢诗情画意的乡村民居、一条古意盎然的乡间小道、一个山林野趣中的民间小馆,都可以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结合乡村振兴,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推动莫尼山非遗小镇、老牛湾、恼包村、水磨村等乡村游发展,让游客在青山绿水中感悟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乡土风情。

前不久,呼和浩特市举行了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联动全国100多个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和各地近千家旅行社,发起“百城千社”联动协同发展行动,实现文化交流、旅游推荐、政策共享、游客互送等目标。

作为首府城市,呼和浩特市地处京津冀2小时生活圈,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文旅资源丰富独特。“我第一次来呼和浩特,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底蕴的城市,举办这次活动足以看出这座城市对文旅发展极为重视。通过推介我了解到了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旅游。”前来参加大会的成都杰生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建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构建全域共建服务保障体系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小程序里内容很丰富,景区景点、乡村旅游、文博场馆、露营、美食、酒店、精品线路、配套服务等各类信息一应俱全,还可以进行预订,服务非常周到。” 游客陈丽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更加方便游客们来青城露营,“智游青城”服务平台上线,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个性化、多元化、高质量的体验及服务。该服务平台不仅能够实现线上预约,还能让游客线上旅游、智慧旅游。

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是人们外出旅游最为关心的方面,也关乎着一个地区的旅游形象。

为了真正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人人心向往之,呼和浩特市想游客所想、尽自己所能,真心实意服务好每一位游客,全力建设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为构建全域共建的服务保障体系,呼和浩特市强化市级引领,出台《全市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奖励办法》,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注重落实。同时,强化整体设计,把呼和浩特全域当作一个整体、一盘大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构建点线圈面无缝衔接、全域共建、全面覆盖的文旅发展空间形态。重点抓好文创文博、文旅策划、文旅融媒、导游讲解等专业队伍梯队建设,着力培养一支作风正、有情怀、专业精、能讲好“青城故事”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创新招商引资和投融资模式,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适应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响应处置机制,营造让游客舒心、安心、暖心、放心、开心的旅游环境。强化市场推动,健全完善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行业协会进入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融入国内国际文旅市场,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客源地的交流合作,推进呼包鄂榆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强化对外宣传,精心策划呼和浩特城市形象系列宣传活动,推出大型文博综艺节目《青城文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呼和浩特城市品牌和形象。

“呼和浩特的整体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城市形象IP传播力度大,越来越受大众认可。打造区域休闲度假中心、打造宜游城市的总体发展定位很精准。”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乌铁红说,“近年来,呼和浩特旅游空间格局已建立起来,北部有敕勒川草原,中部有大黑河景观带,南部有黄河旅游带。市民需要和喜欢的旅游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有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游等等。一项项举措,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智慧便捷的服务,也为青城市民营造了宜居宜游的幸福生活环境,对未来首府的旅游业发展也将起到推动作用。”

“今后,呼和浩特市不仅要在提升景区建设方面下功夫,更要在服务品质上不断优化。要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对现有文旅品牌进行提升,努力打造出能够展示呼和浩特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城市名片。” 王惠慜说。

“青”心于此,“城”心相邀。这既是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形象和品牌宣传口号,也是来呼游客和当地民众的心声。呼和浩特市将进一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全呼和浩特市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构建处处是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宜游城市”。(杨彩霞 李海珍 刘清羽)

编辑:超级管理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