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贯穿阿拉善盟。就是在这样的沙海里,放眼望去,梭梭树在黄沙中碧绿葱茏、随风摇曳,让沙海焕发出勃勃生机。
阿拉善盟,年均降雨量最少仅为20毫米,年均蒸发量最高达到4200毫米,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荒漠化程度最严重、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就是在这样区域内,阿拉善人凭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神,硬是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建成长350公里、宽3—20公里,在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建成长110公里、宽3—10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景致。
上世纪50年代,阿拉善左旗境内分布着800万亩天然梭梭林,但是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梭梭林面积急剧下降。
近年来,“百万亩”梭梭生态林基地的建设,开创飞播造林700万亩的治沙典范,阿拉善盟探索出了适合本地的沙漠治理模式。
数据显示,阿拉善盟森林覆盖率由建盟初的2.96%增加到8.37%,草原植被覆盖度由不足15%达到23.18%。沙尘暴次数由2001年的27次减少到近几年的3—4次,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下转3版)
编辑:超级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