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特有习俗,月饼的制作从唐代就有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说到月饼,脑海里总会弹出隆盛庄这几个字。隆盛庄是连接万里茶道的重要站点。
乾隆三十三年,清政府招民在此垦荒建庄,概取乾隆盛世之意,定名为隆盛庄。隆盛庄历史悠久,在内蒙古古镇诞生的美食——丰镇月饼,至今有260多年历史,享誉华北地区,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对丰镇月饼颇有研究的丰镇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薛韬介绍说,在明朝洪武年间,许多山西人为了生计,来到草原深处,参与耕作劳动,这种现象延续到清朝乾隆年间,即“走西口”。到清朝中晚期,随着人们在这里不断聚集和居住生活,形成了丰镇、隆盛庄等集镇。随后大批晋商、冀商带着茶叶、丝绸、糖、瓷器等来到这里,把这里当成中转点再前往草原深处,最终到达今蒙古国和俄罗斯,用自己的商品交换当地的特色商品,这条商道也就成了万里茶道的一部分。
在丰镇市隆盛庄有一家常三文月饼干货铺,铺子负责人叫常晓峰,是常氏月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也是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隆盛庄月饼制作技艺”传承人。当年,正是常晓峰的祖爷爷常清在隆盛庄“上三元”干货铺工作时,把山西的太谷饼和少数民族地区胡饼的制作技艺糅合在一起制作出了丰镇月饼。
目前,丰镇市有大小月饼企业200多家,去年丰镇市月饼产量达43.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在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北部,以“丰镇月饼”“丰镇糕点”“丰镇饼屋”冠名的门店达100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带动了旅游、物流、餐饮、住宿、副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产的小麦粉、胡麻油以及特制的老式烤炉也为丰镇月饼增添了别样的魅力,特别是临近节日,满大街都是烤制月饼的香味,似乎告诉人们金秋丰收的讯息。
2009年,丰镇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丰镇月饼获得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丰镇月饼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称号;2023年7月,丰镇市成功入选“月饼美食地标城市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