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与长远大计出发,决定建设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国生态建设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沙化土地遍布全区12个盟市92个旗县。全区荒漠化土地8.89亿亩、沙化土地5.97亿亩,分别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14%和33.66%。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深入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1.31亿亩、种草3.18亿亩、防沙治沙1.38亿亩,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盖度持续“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
在“三北”工程实施4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内蒙古考察,并主持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自治区及各盟市都成立了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高位部署、高频调度、高效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配合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这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的工程在内蒙古,可以想见任务之重、责任之大。
胸怀“国之大者”,不负“民之所望”。内蒙古坚决扛起防沙治沙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区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
打赢“三北”工程就要体现内蒙古担当、展现内蒙古作为,把实施方案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地块上,一刻不停、紧锣密鼓地推进。进一步扩大防沙治沙绿色版图,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